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德艺双馨 墨香悠远
鲁迅的稿费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修缮完成
专家提出罗贯中籍贯为山东东平可能性极大
2011年09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坛巨擘高小岩
德艺双馨 墨香悠远



  高小岩,字谦斋,1919年3月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高小岩先生幼承父教,九龄习书,以魏碑、汉隶著称于世,功底深厚、用笔严谨。其作品严正朴茂,潇洒流畅。
  高小岩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书法大师。他是青岛当代书法的奠基人和推行者之一,生前长期致力于书法教育和公益事业。
  9月4日凌晨零时50分病逝,享年93岁。
  他从九岁习字到今年9月4日仙逝已从书84年,其书法艺术成就在齐鲁之邦乃至中华大地都堪称大家。
  他把书法当学问来做,精于甲骨、篆、楷、行、草诸体,其书风被人赞许为“严正朴茂,枯老古拙,潇洒流畅,翰逸神飞。”
  他自题斋室名曰“苦乐轩”,一生热心书法普及教育,热心做社会公益事业,热心为社会各界提供书法作品,仅1980年以来就为社会各界提供书法作品约四万多件。人格在苦乐中磨练,2001年被山东文联授予“从事五十年创作老艺术家”荣誉称号,2002年5月被中国书协评为“德艺双馨”会员。
  这位人民的书法家,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文史研究馆馆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高小岩先生。
  高小岩先生慈祥和蔼,平易近人,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青岛书法事业的传承、发展与提高,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在“文革”浩劫的后期,当时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工作的高小岩先生,将风险置之度外,不甘心中国书法沉沦,先后组织了12期职工书法学习班,邀请几位青岛著名书法家担任教师,他还亲自授课,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上千名书法人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我曾在青岛昌乐路文化市场淘得一部影印的《青岛市工人业余书法班学习资料》,封底印有“内部资料,仅供参考”几个字,这就是36年前学习班的教材。整部教材大部分是高小岩先生的书法作品,以各种书体抄书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十多首诗词,气势磅礴,行云流水。看得出来,他数十年前书法功底已经非常深厚,书法既继承了传统又有自主创新,严谨工整又不落俗套,一点、一划、一折、一捺,都自然顺畅,浑然一体,让人久赏不厌,赞叹不已。
  1998年3月31日,高小岩先生与杨在茂先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联合举行“高小岩书艺生涯七十年书展暨八十华诞书展、杨在茂书法作品展”,高小岩先生曾亲自书写一封信并发来签名的邀请函,希望我能去北京参加开展式,他给我写的两页书信中写道:“荣大同志惠鉴:小岩今年八十初度,自幼从先父习书(九岁开始亦已七十年于兹矣!)友人们倡议并积极筹办即将于三月三十一日起至四月五日止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兹特寄上请柬请光临指导。为了此纪念展,我自一九九五年冬至日起开始写《四书》历经二年零一月业于去年(1997年)腊月廿七日全部书成……”
  令人钦佩的是高小岩先生自1995年,在他76岁的时候,开始了一项长达两年零一个月的书法大工程,他用四种汉隶书写了五万多字的《四书》全文,其中以记语为主的《论语》全卷,被曲阜孔子博物馆刻石立于论语碑苑。他还受孔子基金会之邀,为曲阜孔庙重修孔子事迹图,写了三千字的图解,已经镌刻立石,成为传世之作。
  一次我去拜访高小岩先生,他曾拿出原稿让我欣赏,精湛的书法大作,让人大开眼界。平常他是不会拿出来让人看的,可见他对我的信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他对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高小岩书艺生涯七十年书展暨八十华诞书展”,很重视并充满期待,他在给我的来信中还写道:“附寄缘由经过一纸请审阅考虑可否搞一新闻报道稿发表一下,(在我初写《论语》时华文《商报》一九九六年五月曾发了一次专访文章及作书照信。)如有可能,请告知,我可以托人将写成的《四书》拍照备用专此顺候。”最后还写道:“唐突自荐尚希见宥。”我仰慕高小岩先生这种谦谦君子风。在这件事上,有些自责,我是一名常驻青岛的新华社记者,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写多发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我1986年2月从新华社青海分社调到新华社青岛支社工作,到1998年3月这十多年中,发表了上千篇新闻,有不少作品获奖。因此,报道好高小岩先生这样的大艺术家,是我应该主动去做的,而且要做好。但是由于我当时采访任务繁忙没有成行成文,至今还觉得遗憾。
  2008年5月3日上午,由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山东中山书画院、民革青岛市委、青岛市文联共同主办的“迎奥运·高小岩先生九十华诞师生书法作品展”在青岛市图书馆开幕。当时高小岩先生提前两三天打电话约我参加画展,并告诉我要送一本签名的书法集,再三嘱咐我一定要参加,并开玩笑地说:“你要不来,我就不送给你书法集了。”我被这种忘年之交所感动,连声说:“高老,你邀请我参加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一定前去观赏,还要向你敬酒祝寿。”话筒那边,我听到他高兴地笑了。这一天我早早来到会场,满面红光的高小岩在大堂内迎客,人们都恭喜他九十华诞。他把签名的《高小岩书法集》和《苦乐轩文钞》送到我手上,我一再感谢,并表示好好拜读。《高小岩书法集》分早年作品(1933—1949)、中年作品(1950—1988)、晚年作品(1989—2007)、丹青小品(历年绘制贺卡部分)共四个时续段,是他从数十年创作的书法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有133件共177幅作品,系统地展示了高小岩先生人品、书品俱佳,无愧是一位书法界的楷模。
  开幕式在图书馆大门前广场举行,约五六百人参加,有的是邀请来的,有的是看了报纸的消息慕名而来的,可见高小岩先生德高望众,人缘极好。中午我还被邀出席了高小岩先生的九十华诞喜筵。这一天他特别高兴,人们纷纷近前给他祝寿。我前去敬酒,他欲起身,我连忙请他坐好,恭敬地祝他健康长寿,并希望到百岁华诞时再喝他的长寿酒。我们碰了杯,都一饮而尽。这一天他喝得特别高兴,一是在他九十华诞时一部重量级的书法集问世,并有众多的亲朋好友前来贺喜,二是师生联展大获成功,深感后继有人。要是在平时场合到了尽兴时,高小岩先生一定会登台唱一段字正腔圆的京剧,引来满堂喝彩。
  9月4日上午,当惊悉93岁的高小岩先生因病于零时50分病逝,我心里非常悲伤,中国书界又失去了一位大家,我又失去了一位敬慕的忘年交艺术家。我不由自主地翻出了二十多年来保存的高小岩先生赐我的作品、赠书、信扎和请柬,我凝视书法集中高小岩先生的照片,深深三鞠躬,不觉泪水夺眶而出。其中有一幅1997年为我特意书写的“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几个大字,是我唯一收藏的一幅高小岩先生的作品,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鼓励和鞭策,是一位艺术家对一位新闻记者的寄语,至今爱不释手,这成了我怀念高老的最好的藏品。我现在正编著一部著作,我会将作品收入此书中,作为永久的纪念。
  也借此文,补偿十多年前高老邀我去北京参加他的书展而没有成行成文的遗憾。
          张荣大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第七届第八届特约研究员、新华社青岛支社原社长)
岛城书界 追忆高小岩
  ●他是岛城当代书法奠基人
  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贺中祥评价,高小岩是青岛当代书法的奠基人之一。“文革”后期,高小岩便积极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复兴,1975年他和蔡省庐、王梦凡等前辈书法家一起,首先在市工人文化宫开办起书法培训班,这在当时非常难能可贵。如今青岛书法界骨干多数都是当年从培训班走出来的。
  ●他德高望重热心公益
  高小岩令人敬重的,不仅仅是他的书法造诣。贺中祥和靳元浩在追忆中,都情不自禁地说到了“德高望重”。贺中祥说,高小岩极为勤奋,近四五年来,还以九旬高龄书写了《四书五经》、《论语》等许多大部头作品,其中《论语》就有一万六千多字。
  贺中祥还说,高小岩的平易近人让人感怀,“他是青岛书协首任主席,去世前还是书协的名誉主席,不管是在任上还是退下来,总是不断提携后人,把年轻人的点滴进步都看在眼里、给予鼓励。协会里的事,只要他身体状况允许,从来都不推辞。”高小岩还曾多次参加书画赈灾慈善义卖活动,以救助灾区人民和困难群体,并多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捐款捐物。
  ●他严师重教提携后人
  高小岩对弟子的严厉是出了名的,青岛市书协副主席、高小岩嫡传弟子靳元浩介绍,高老的刚直不阿通常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害怕,不论是谁,只要在书法上出现了错误,他都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这个字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根据是什么?”
  而高小岩对后辈的提携又是不遗余力,这点贺中祥至今仍记忆犹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书法家来青交流,当时三十出头的贺中祥在现场笔会上难掩紧张,高小岩见状便走过来鼓励说:“有什么好紧张的?认真写就行!”并亲自伏在案边,帮助贺中祥摁住纸。
              李会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