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韩立新)为进一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我市加大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全面强化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深入抓好20个省级、40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海化集团“一水六用”,景芝酒业酒糟、污泥一体化利用,奥宝化工废渣综合利用,诸城外贸公司农工贸循环发展,晨鸣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造纸中水回用及造纸污泥利用,潍柴动力发动机再制造等近20种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模式,收到了明显成效。 据介绍,我市围绕建筑、餐厨、城乡生活、工业等垃圾处理,进行技术攻关,形成了一系列循环产业链条。以海化集团为例,公司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立足本地资源基础,通过持续投入,逐步形成了“一水六用、动脉扩张、静脉串联、动静耦合”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山东海化“生态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同时,我市积极推进1个循环经济示范县,1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7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