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潍坊审计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回眸篇 |
难掩的潍坊历史文化辉煌 |
名人辈出,文化遗珠数不胜数 |
|
作为齐鲁大地上的古州名郡,潍坊在清乾隆年间,已有“南苏州,北潍县”的美誉,而潍坊的历史,却比人们知道的还要久远许多。1996年,寒亭区朱里镇发掘出了一处遗址,经考证,这处名为“前埠下”的遗址,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境内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表明8000多年前在潍坊已经有很成规模的人类活动。 在日月轮回沧海桑田的演变中,潍坊地区逐渐成为了齐鲁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一直到近代,潍坊都是闻名遐迩的手工业名城,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名人名家,留下了绚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生于潍坊地区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多达百人,他们对潍坊地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帝”之一的虞舜、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公冶长、春秋时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清代古文字学家陈介祺、明代散曲家冯惟敏、小说家丁耀亢、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墉,现代艺术家郭兰村、画家郭味蕖、陈寿荣、著名诗人臧克家、作家王统照、莫言、现任美协主席刘大为等,均为潍坊文化增添了绮丽的篇章。而原籍他乡却在潍坊执政理事的北宋词人苏轼、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也都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经由潍坊流传出的民间艺术资源更是丰富多彩,有百种之多。嵌银漆器、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崔字牌香油传统技艺、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茂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聂家庄泥塑、高密剪纸、潍坊核雕等民间工艺品、诸城派古琴等民间音乐,柳疃丝绸工艺、刺绣工艺、“秃尾巴老李传说”等民间文学资源,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仿古铜、核雕、刺绣、布艺玩具等其他传统工艺品也都蜚声海内外。 除了绚丽的手工艺品,潍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餐饮文化。“老潍县菜”最早可追溯到明清,与“肉火烧、朝天锅、和乐”三种地方名小吃一同声名远播。曾有专业人士对潍坊菜做过大致的统计,仅凉菜品种就有107种,清朝时期在京城风靡一时的“四大凉菜”——拌辣皮、芥末鸡、炝芹菜、麻汁杂拌就是出于潍坊。 …… 这一切,构成了潍坊所独有而丰美的历史文化景观。 这应该是我们这座城市永远的骄傲!” 本刊记者 薛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