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规范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
本报记者 韩立新 实习记者 岳箐箐 |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生猪链条上的有些环节为了牟取更多利润,不按规程饲养、加工、经营,导致各种“问题肉”的出现。诸如注水肉、瘦肉精肉、病死猪肉等,就连一些大厂家的产品,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被舆论置于风口浪尖上。这种不顾牺牲消费者健康的行为,让市民可恨。 吃上放心肉,本该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告别“问题肉”,要从源头上抓规范,保证加工环节不“出轨”,经营环节不“越轨”。为此,我市相关部门跟踪生猪链条,从养殖、加工、出售等各环节加强监管,让做手脚者难以得逞,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在城区新华路一家超市,记者看到有两台约一米多高、外壳黑灰色的商品触摸屏查询机,市民可以用它来查询肉品信息。在查询机首页上,只需将购买的肉品的追溯码输入查询机,即可了解到所买肉品的养殖基地、屠宰场、销售商等地址,看到肉品的成交批量以及检验检疫信息等内容,确保购买肉品质量安全。同时,市民还可查到食品安全的最新资讯,及相关部门发出的警示信息等。 在采访现场,记者看到家住奎文区广文街道的李女士,拿着刚买的猪肉,对照商品上的条形码,往查询机里输入信息。看到查询机输出的信息,李女士放心地说:“肉的质量没问题,才会吃的放心。”该超市负责生鲜日配的人员介绍说,查询机能追溯的肉品主要是超市自营肉品,每天进货时都会自动上传货源相关信息。 要想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关键是管好源头。市畜牧局专家告诉记者,为让生猪饲养安全,我市加强养殖过程监管,对于养殖户,我市出台了相关意见,从更为严格、细致的层面上,加强对猪肉的监控和要求。严禁生产、销售“瘦肉精”及含有“瘦肉精”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国家公布禁止使用的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对生产经营含有禁用药品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单位与个人,将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进行处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使用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检验或者经肉品检验不合格、注水或者添加其他物质的生猪产品的单位及经营者,由工商、卫生、质检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生猪出栏运输过程中,我市在产地检疫申报点、外来动物报验站、公路检查站、定点屠宰场等全面开展生猪检疫,做到每批必检;未经动物检疫部门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在生猪屠宰中,严禁注水,推广排酸屠宰。鼓励大中型机械化屠宰企业,依托标准化超市和农贸市场,建立肉品专卖店和销售点,实行统一配送。对未获得市区准入的销售商的肉类,一律进行清理退市,坚决杜绝非法肉品上市销售。 市贸易部门专家告诉记者,市民要想吃到放心肉,除靠政府部门加大整治和查办力度外,广大消费者也要自觉到合法设立、手续齐全的商家购买生猪肉及其制品,购买时仔细查看检验检疫标志及手续,索要并保存好购货发票及相关购货凭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诉、举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管理部门与市民携手抵制“问题肉”,才能让“放心肉”时时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