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都市生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全程规范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入冬加湿器受欢迎
“闹心病”解决了
潍坊供电公司全面部署有序用电
奎文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新时代里的邻居
2011年1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里的邻居



  陈文

  “邻居”这个词在现代年轻人的常用语里几乎成为一个不常用,甚至是陌生的词汇,曾几何时,我们已经记不得邻居姓甚名谁,连面孔都已经模糊。古人诗句里“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的场景肯定难以重现,连“远亲不如近邻”、“百万买宅、千万买邻”这样的谚语也已经陌生。传统老街坊式邻居关系随着城市格局的变化,已经被现代的邻里关系所代替。
  小时候住过单位家属院平房,那时候的一条街上邻居比亲戚还亲,一群小孩整天挨家乱窜,在门口闻着谁家的饭香,就跟着进去吃饭了,自家的妈做好饭找孩子,发现已经吃得半饱了。我国工业化时期单位体制下形成的这种关系,使得每个人在其中相互帮助,依赖性强,关系密切。对于大人们来说,他们不仅是邻居,还是工作上的同事,替邻居带孩子、做饭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小伙伴不仅是邻居,还是同班同学。在小孩子的眼里,这种紧密的邻居关系唯一的不好处就是做了坏事,很快就传遍了,还有特别倒霉的情况:如果老师也住在同一条街上,那几乎每天都要哭鼻子了。
  后来长大成家搬新房,由于小区比较新,整个单元里固定居住的只有四五户人家,由于工作早出晚归,很少碰面。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走进了我们家,因为她想与我们家里的狗狗玩,所以我们才认识了楼上小女孩的爷爷奶奶,热心的大爷大妈会告诉我们如何处理下水道堵塞、附近的哪个菜市场东西便宜。我们的生活开始逐渐改变,也开始“依赖”邻居。家里来客人椅子不够用了,锅里水开了才发现没葱了,都让我们腆着脸敲开了大爷大妈家的门,他们也总是一如既往的和蔼热情,当我们有时拿点东西特产想回馈一下的时候,都被大妈拦在了门外:“邻里邻居的,借点东西算什么,哪里需要还的?再这样,不让你们进门了!”通过大爷大妈,我们和其他的几户也终于打成了一片,遇到像水表、暖气等等这样的生活问题,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解决。
  由于城市住房市场化,人们的居住类型也开始多样,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质量,但是邻居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淡。现在,很多社区在邻里关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区广场和老年活动室开始定期热闹起来,大家喝茶吃点心,下棋聊天,义务理发,各种活动形式多样。“邻居节”也成为社区中一个时兴的词汇,为大家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缩短了邻里间的距离,我们不仅要在节日中敞开心扉,更需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善待自己、关心他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