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田抛荒,癌症高发……在江西德兴市,江西铜业集团下属的多家矿山企业,多年来将工业废水排入流经德兴、乐平两市的乐安河,祸及下游数十万群众。针对群众的维权和外界的批评,矿山企业和环保部门声称,当地早在唐宋年间就有采铜历史,污染主要是由于历代废弃采矿区产生,现代企业不应代历史受过。 面对苦不堪言的受害居民,当地环保部门不是积极承担相应责任,而是搬出“不应代历史受过”这样穿越时空的挡箭牌。这种对历史、对民生不负责任的行径着实让受害者和公众难以接受。 首先,“代历史受过”不符合事实。面对乐安河流域9269亩耕地荒芜绝收,1万余亩耕地严重减产,沿河9个渔村因河鱼锐减失去经济来源,相关人群重金属中毒病症和奇异怪病时有发生等惨重的污染结果,矿山企业和环保部门声称,当地早在唐宋年间就有采铜历史,污染主要是由于历代废弃采矿区产生。但是,从江西乐平市政府的调查报告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上游有色矿山企业的生产,乐安河流域每年接纳的“三废”污水排放总量达6000多万吨,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属污染物种类有20余种。因而,就算污染始自唐宋,但当代的污染恶债,既不能被一笔勾销,更不能用“不应代历史受过”这样的借口掩饰和回避应担的责任。 我们常说,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已成为共识。在当地铜矿排毒祸及周围居民生存环境成为不争事实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以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正常的生存环境。但是,肩负环境监测和治理责任的当地环保部门却站在排污企业的一边,声称“不应代历史受过”。这样的认识和态度,让我们看到,且不说“人均不到一元”的赔偿金,受害群众大都反映“从未领到”,既使当地受害居民拿到相关赔偿,有关部门也未必就有决心责令作为“利税大户”的污染企业停产整顿,并从根本上对当地环境加以治理。 其实,留心过往新闻我们会看到,推卸环境责任的荒唐借口并非只此一家。就在不久前,堪称“环保标兵”的浙江德清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被爆出是当地居民“血铅超标”事件的“祸端”后,竟然拿出“职工下班离厂没有洗澡换衣服”来搪塞。在严重污染的事实面前,不管是“不应代历史受过”借口还是“职工下班离厂没有洗澡换衣服”托词,都一样荒诞无稽,污染环境企业的责任都不能推卸掉。而矿山企业在乐安河流域造成的严重污染,再次让我们看到,企业绑架挟持环保,却以破坏自然环境、损害公众健康为代价去创造“黑色GDP”、“带血GDP”的丑恶现象,仍然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应痛下决心给予坚决制止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