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基本完成 |
改造校舍面积650.5万平方米 |
|
本报讯 (赵云福 毛邦杰)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9年5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根据2009-2011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规划,全市共规划改造项目4826个,规划改造面积420.7万平方米。截至今年11月底,三年规划改造任务中已开工项目4797个,开工率99.4%;竣工项目4722个,竣工率97.85%,三年规划基本完成,已超过省规定竣工率90%的任务目标。全市实际改造校舍面积达650.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近60亿元,我市的校舍改造面积和完成投资均远远领先于全省其他地市。 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校舍安全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通过召开会议、加强督查、加大考核力度等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工程进展迅速,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年来,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适时调度,引发了竞相改造学校校舍的热潮。全市成立了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小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校舍进行了严格检测和全面调研,统筹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校舍安全工程2009-2011年总体规划,体现了“适度超前、城乡均衡”的设计理念。 加大督查考核通报力度,将其作为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的重要抓手。从2009年开始,市、县、镇三级政府层层签订《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目标责任书》,将每所学校的抗震加固、重建、新建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岗。市校安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推动作用,定期召开调度会、现场会,定期编发《潍坊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简报》。同时,在媒体上通报各县市区校舍安全工程的进度,有力促进了校舍安全工程的开展。去年8月19日,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作为唯一先进典型在会上介绍经验。 在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筹措上,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推动机制,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全力调动镇(街道)、村两级办学积极性,并通过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吸引社会各界投资捐资办学,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同时,市里出台减免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 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批批工程改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座座教学楼拔地而起,显著改善了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真正成为了“民生工程”、“精品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