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孙方凯 郑秀宝 在广袤的农村,一大批法律工作者活跃在田间地头,传播法律知识;在繁华的城区,一辆辆普法车驶入大街小巷,巡回宣传;在学校,随处可见法律宣传栏、普法长廊,构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青州市普法工作的缩影。自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该市群众的法律观念、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大降低。2011年5月,该市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并有7个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青州市经济社会提供了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学法,打造普法氛围 为打造良好的普法氛围,青州市在电台、电视台等市内媒体设立了法制宣传栏目,定期进行宣传报道,建立普法长廊和宣传栏,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将法制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每月至少2节法制课,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上网、认识毒品危害、预防犯罪等法律知识,在校内设立法律宣传栏,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抓好领导干部的普法教育,定期印发学法材料,保证各级干部每月抽出半天时间自学相关法律法规。在各镇、街道建立法制学校,以《普法辅导教材》等法律教材为基础,组织村民学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2011年6月,谭坊镇政府结合实际把当前农村社会最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热点、难点问题编辑出版了《谭坊镇——人民调解案例评析》,以身边的实际事例指导农民学法懂法。 讲法,延伸普法触角 2011年12月4日,青州市的普法讲师团在弥河镇张家洼村的文化大院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法制故事会”,吸引了众多村民。村民张大叔说:“这个故事会真不错,俺们不光能听到有意思的故事,还学到了很多法律常识。” 为提高普法效果,青州市努力探索法制宣传创新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等活动,助推普法工作的开展。由公、检、法、司等20个单位参加的普法讲师团,共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宣讲法律法规110次,受教育的干部群众达12万人次。同时,该市广泛开展警企共建、警校共建活动,为该市企业提供法律顾问232名,举办专题讲座928场次,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从政法各部门选派干警到216所中小学担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并定期组织服刑人员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报告会,共举办了5期35场次,有7万多师生参加。 考法,确保普法实效 执法活动中涉及自己亲戚,该如何回避?近日,一场法治理论考试在青州市委党校进行,而“考生”全部是该市的副科级以上干部。 近年来,青州市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每年12月份对该市1200余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举行一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参考面达到98%以上,及格率达100%。该市任命干部把法律水平纳入考核内容,各系统、镇、街道也通过各类型的任职考试,提高干部的法律水平。同时,该市通过有奖问答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发放法律法规考试试卷,共有30万余人参加了法律考试。五年来,普法部门共接收咨询求助电话12240个,接待来人咨询15600人次,出警上门服务1785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60件,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350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