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记得年少时,在正月初一的日记上我曾多次写下这句诗,然后为赋新词强说愁,发一番或短或长的感慨。蓦然回首,曾经的青葱少年变成了一脸沧桑的中年人,人确实不同了,可过年的心情不过三种,从渴盼到麻木再到今天的感激。 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不尽相同,可盼望过年的心情是一样的。刚进腊月,就扳着手指数还有几天过年,每天都要问大人好几遍。记得那时,奶奶一边操持家务一边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我在一旁总是很不满地想:“快什么呀?从早晨到晚上都那么长,还说什么没觉着又是一年。”我刚刚抱怨着怎么还不过年,转过身又和小伙伴们玩得连饭都顾不得吃。奶奶便自言自语到:“真是一岁年纪一岁心啊!”这话我听了无数遍,却从没放到心上。我的小姑比我大十岁,偶尔奶奶会和别人说起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盼过年了,似乎不再盼过年就是长大的标志。我就在心里想:无论我多大都会盼着过年的。过年有好吃的,还能穿新衣服,怎么会不盼呢?那时,日子过得清苦,只有过年的时候生活能好一些,大多数的孩子,也只有过年才能添身新衣服,这也是盼年的主要原因吧! 后来,生活渐渐好了,我也渐渐长大,竟然真的不盼年了,觉得过年不过是和平时没什么区别的日子。虽然曾经向往的那些奢华依然遥远,毕竟不用等到过年才能吃好饭穿新衣了,过年的心情也从渴盼变成了麻木。看到那些老太太,刚进腊月就忙着打扫卫生,乐颠颠地去买中国结和灯笼之类的东西,心里很敬佩她们过年的热情,年复一年的过了一辈子了,居然还像小孩子一样欢喜。我对于过年不仅麻木,甚至有些厌烦,生性安静的我不喜欢迎来送往的那些繁文缛节,何况过年就是过钱,工薪阶层的日子紧张,唯恐自己在和亲友的来往里失了礼节。 有时候心情的变化并不需要经过什么重大事件,或者说真的是一岁年纪一岁心吧,今年我竟然是以感激的心情来过年了。真的很感激我们的祖先把过年的风俗流传下来,如果不过年,我们的日子就会是无头无尾的一团麻。因为过年,我们的日子成了条理分明的一段段,我们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想想过去的一年里有哪些得失,再展望一下明年的美好前景,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重新启程。当然,我们还可以借着过年这个特殊的日子访亲会友。昨天吃饭的时候,说到快要过年了,儿子说,“妈妈,我发现那些表姨表舅姑姥姥什么的一年才能见一回呢!”我突然一惊,是啊,平时,亲友们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忙碌着,也只有趁着过年才能聚一下,这也是我感激过年的另一个理由吧! 站在四十岁的门槛,我以感激的心情迎接新年,这是我过年的第三种心情。已经成熟的我还会渐渐老迈,将来又会以怎样的心情过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