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年”的别样精彩 |
本报记者 孙克义 通讯员 李生涛 王鲁兵 |
|
龙年春节期间,昌邑人在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入“低碳”元素,使龙年“低碳年”过得别样精彩。 轻松“回老家” 腊月二十八,在成都工作的徐廷强回到了老家,与上次回家不同,这次小徐是“轻松”回家,只带了一个装了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小徐说:“往年大包小包地给父母带很多东西,但是老人家吃不了,到最后很多就坏掉了。今年我只给他们‘孝心钱’,他们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样既不造成浪费,我也省了事。” 随着“低碳”观念的深入人心,在昌邑,像小徐这样轻松“回老家”的不在少数,儿女从外地回父母家、女儿年后回娘家的包裹都在“瘦身”,正月里串门走亲戚的礼物也比以前简单多了,许多人选择给老人送上几百元零花钱作为礼物。 近年来,昌邑市服务业发展较快,佳乐家、全福元、家家悦等连锁超市的涌入,以及本地维客利、引如家、家家福等卖场的兴起,大大方便了群众购物,各地的特产在昌邑也大都能够买到,只要有钱,可以随时消费。 请客“去流汗” 正月初二,走进昌邑市金仕堡健身俱乐部,火爆的健身场面让记者眼前一亮。俱乐部工作人员赵新介绍说:“春节期间来健身的顾客比平时多了不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平时锻炼的机会少,很多顾客趁着过年放假来补‘健身课’。”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四五家健身场所,发现也都爆满。 “今年过年不请客,请客就请去流汗”已成为当地的流行语。正在打乒乓球的岳林说:“随着收入的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改变了。少喝酒,不抽烟,挤出时间去锻炼,追求健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昌邑市各小区、村居、公园的空地上,近两年也都修建了户外健身广场,配备了先进的户外运动器械,工作之余健身锻炼已成为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 渐兴“微旅游” 大年初一,昌邑市绿博园热闹非凡,热带植物馆、民俗风情园、状元楼等处,前来观绿赏花、欣赏传统文艺演出的游客摩肩接踵。记者看到,潍河风情湿地公园、流青园等其他旅游景点也都挤满了当地市民,“微旅游”在该市渐成时尚,与往年的放鞭炮、大吃大喝、烧香烧纸的“高碳生活”形成极大反差。 “跑竹马、逛庙会、赏美景”这些既具有传统特色又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昌邑城乡处处涌动着一股移风易俗过新年的文明清新气息。近年来,该市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加大对农村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让“泥腿子”动起来,让“土文化”活起来,大大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