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是农家最闲暇的月份。记得我的年轻时代,春节前后下过几场大雪,白茫茫封了村庄和原野,农家没有农活忙碌。那时没有电视,电影演得很少,正月的娱乐活动,就靠自己操办了。老少爷们自愿凑在一起,凑份子买服装、道具,跑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花棍,统称叫“玩杂耍”。可能土地改革不久,农家分得田地,心里甜美得如喝了蜜,自娱自乐的劲头冲天高,村村办得热火朝天。正月犹似少女的笑脸颊,春光灿烂百媚生。 我们村只有百多户人家,可正月闹得如火如荼,在四邻八乡出了名。我本家六爷牵头玩龙灯,专门跑到淄博买了50米长的巨龙,组织20名小伙,在村头打谷场上白黑地排练;六爷负责放烟火,人马早已调齐,在做着准备;麻子叔管踩高跷的,选了15名男女青年排练,请手艺最好的二木匠,加工精制的木跷,由大凤小凤二姑娘进城买来缠腿带,分给大家;外号叫“一枝花”的三婶,组织了10名俊闺女,练习跑旱船。当时那场面和气氛,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白头老翁、半大孩子,全都踊跃参加。那些属于老弱病残的人,不能直接参加,就跑外圈、打边鼓,男女老少齐呼啦地为闹正月出力。父母给儿女熬鸡汤补身子;未婚妻赶大集,为丈夫买新衣;婆婆为媳妇买胭脂粉,让她化好妆,显得更漂亮;全村300多人,几乎都动了起来,闹正月的气氛越来越浓。 元宵节的晚上,农家闹正月达到高潮,各类“杂耍”都要得到充分表演。太阳刚刚磕山,各家的人们吃罢晚饭,到大街上找地方看热闹了。周围三四个村庄的人们,闻信也赶来了。大街旁的空闲地,全被占满了,树桠里挂着顽皮的娃子,墙头上站着男女青年,家有沿街平顶屋的人家,儿女早把老人送上去,坐着等待。老村长王叔在大街上,边走边说:“就要开演了,大伙都要维护秩序!”村西头的锣鼓,“咚咚”地敲起来了,各家门前悬挂的红灯笼全都亮了,表演队伍开始行动,走到哪里,哪里鞭炮齐鸣,以示欢迎。走在前面的龙灯,身内亮着一串红灯,使“龙”像真的一样活艳新鲜。七爷举着闪亮的彩珠,在前面指挥,20个小伙打扮得头紧脚紧,表演的姿势优美,花样繁多,若鼓着风声前行,人们看得惊异、痴迷;紧跟着的高跷队,全都化了妆,那孙悟空像真猴一样,在高跷上蹦蹦哒哒,弄出些惹人发笑的故事;那猪八戒披着大黑褂子,露着一口大锅样的肚子,扛着筢子追着仙女摸样的白骨精,一行十七八的俊闺女,打扮成“蜘蛛精”,走步优美,姿势花样多,吸住了数不清观看小伙的黑眼珠;三婶修饰得花枝招展,我都不敢认了,她驾着彩船,带领她五彩缤纷的船队,跑起来好看极了,就像在水上漂。一个个船女,生得都像嫦娥一般,表演得也像嫦娥奔月,令观者激动不已。后边还有长长的秧歌队,女人们都穿得花红柳绿,扭动起来彩霞飘舞,花朵儿绽放一般,使人看着很舒畅,很柔美,很有情调,昭示农家的日子过得甜美而祥和。长长的表演队伍,走过长长的大街,最后拥入村稍宽阔的打谷场上,在铿锵激越的锣鼓声里,表演出现最高潮,人们真真过尽了“玩耍”之瘾,有了人生美满幸福的快乐感。 夜已深沉,人们和村庄却无丝毫睡意。老村长登上场边土台,高声宣布:“放烟火开始!”布烟火区的六叔,“吱”一声,吹响了哨子,听得地下“轰”一声巨响,高空就绽开一大朵金菊,连着“轰轰轰”,浩瀚的夜空,大朵的七彩之花,相继炸开,有时会弥漫整个蓝天,有的还从花心里跳出一条“五谷丰登”的标语。沉寂的夜空,五颜六色,霞光飞溢,银河两岸万花齐放,呈现出漫天喜悦的色彩。人们的情绪沸腾起来,跳跃、欢呼、鼓掌,形成了欢乐的海洋。高天礼花,让他们望见新一年的妩媚春光,看到五谷丰登的新图案,人人心里升起一轮红彤彤的旭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