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加快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建设 |
|
|
建设创新潍坊 让创新创造创业创优的活力竞相迸发 当今时代,是一个深度调整变革、创新创造创业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和战略资源。未来发展的竞争,关键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强必然会增强经济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机制活力和人才支撑力,努力建设“创新潍坊”,以创新促转型、促发展、求跨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潍坊”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区域发展的制高点。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壮大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着力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潍坊”建设的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集聚要素资源、开拓发展空间,迫切需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强化创新理念,着力推动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在农村体制、要素市场、社会领域、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活力。 创新人才是“创新潍坊”建设的重要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着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建设“创新潍坊”,离不开创新文化的孕育和引领。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创新,使创新人才大量聚集、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建设生态潍坊 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生态是城市持续发展的保障、宜居宜业的内在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建设生态潍坊,是加快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内涵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这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优美的自然生态、和谐的人文生态、优良的社会生态,共同致力建设近者悦、远者来、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打造优美的自然生态。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享有优美的环境,是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要坚持节能优先、环保优先,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推进环境整治,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深入推进以植绿、治水为重点的生态建设,进一步彰显“绿染四季、花满全城、水润潍州”的城市风貌,巩固和扩大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成果,在潍坊大地展现青山绿水、蓝天碧海、绚丽多彩的优美画卷。 打造和谐的人文生态。这是建设生态潍坊的重要内涵,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开展和谐创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注重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贡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打牢城市持续发展的人文根基。 打造优良的社会生态。这是建设生态潍坊的题中之义,是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便捷顺畅的投资创业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顺心舒心,让投资创业者纷至沓来、安心放心。 建设幸福潍坊 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幸福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境界,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执政目标和根本追求。建设幸福潍坊、增加人民福祉、创造幸福生活,既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期待、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愿望,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目标,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方便的医疗、充分的就业、完善的保障、满意的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足感、对环境的舒适感、对社会的公平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把潍坊建设成为物质富裕、精神满足、安居乐业、社会公平、人文关怀的幸福城市。 物质富裕是“幸福潍坊”建设的基础前提。只有具备了殷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才能改善,人民幸福才有保障。必须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坚持富民优先,深入实施富民惠民工程,坚持制度化安排、项目化落实、系统化解决民生问题,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低收入者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精神满足是“幸福潍坊”建设的重要内涵。精神满足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愿望,让群众心情愉悦、精神富足。要更加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安居乐业是“幸福潍坊”建设的基本条件。安居是幸福生活的要素、乐业是幸福生活的渠道、安全是幸福生活的必要保障。要创造优良的生活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舒心、工作顺心。 社会公平是“幸福潍坊”建设的基石。只有在公平正义的环境里,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理顺、和谐,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才会感到幸福。要努力为每一名社会成员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格外关注社会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渠道,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社会每个角落。 人文关怀是“幸福潍坊”建设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为魂,着力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让全社会充满人情味、亲和力,让每一名社会成员感到温暖、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本报综合) 建设文化潍坊 强化文化力量 彰显城市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建设文化潍坊,是加快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潍坊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潜力巨大。要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激发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潍坊打造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强市。 显著提升先进文化引领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深化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工程建设,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培育和塑造新时期潍坊精神,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的思想基础。 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是建设文化潍坊的重要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切实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艺精品工程,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基本文化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载体,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潍坊的支柱产业。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要突出搞好文化创意,推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撑文化、文化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显著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城乡文明程度是文化潍坊的重要标志。必须按照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要深入开展各个层面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更大力度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把潍坊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文明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