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克义 通讯员 王有志 近日,记者在高密采访期间,发现该市斥巨资实施的供暖改造、除氟改水和污水处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让高密城乡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这个年过得真舒坦,屋里暖和和的!”正月初六,家住高密文苑小区12号楼1单元的李永智如是说。前几年,由于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该小区794户居民饱受供暖问题困扰,就在去年入冬前,经过综合改造后,室温达到标准,居民过上了温暖舒适的居家生活。 高密市连续3年把供暖改造列入为群众所办实事之一,分片区进行改造,把空中穿着厚厚棉被的供热管道全部转移到地下,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有效节约了能源。3年来共投资3.9亿元,铺设主管网31.5公里、支管网29.1公里,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60万平方米。尽管这是一项“看不见的工程”,但却实实在在地温暖了居民的身心。 水是生命之源。除氟改水之所以连续3年被群众推选为高密十件实事之一,足以证明这项工程在百姓心中的份量。现在随便走进一名百姓家中,扭开水龙头,都是清澈甘冽的自来水。作为全国氟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高密960个村中有800多个村地下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为此,该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先后铺设了主管道450多公里、支管道3000多公里,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使氟区68万多名群众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该工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 为解决工业污水排放问题,在建成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之后,高密超前运作,2010年以来投资5.3亿元建成第三污水处理厂,并且开建6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该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6万吨,实现了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北胶新河曾是高密污水排放河,常年黑水不断、臭味难闻。为此,高密拨专项资金1.2亿元,对16.1公里的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出境水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的标准,北胶新河如今已成为集生态、环保、景观于一体的北部“河道走廊”。 这一项项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折射出高密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说:“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不管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群众利益要求,我们都要干好。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还会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努力建设幸福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