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立新 “认真做事,诚实做人”是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教练、潍坊盲校教师王金琴的座右铭,“爱人如己”是她与人相处的准则。 1986年从诸城师范体育班毕业,王金琴自愿报名来到潍坊盲校,一干就是25年。初到盲校,为尽快走进盲学生心里,她认为:“要教好学生,就必须先学做盲童”。她戴上眼罩,当起了“盲童”,体验各种生活动作在目盲状态下的感觉。为加快学生对抽象动作的理解与学习,她自制的土教具无数,让学生通过触摸理解动作。平日里她注意积累体育教学资料,1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编写的《盲人门球训练指南》被省内多家盲校采用。 1986年至1999年,王金琴带领学校田径队,参加了省残运会,取得了金牌13枚,银牌16枚,铜牌12枚,破一项省纪录的优异成绩。1999年至今,带领训练的学校女子盲人门球队,连续九次参加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参加一次全国残运会,共取得两次冠军,五次亚军、两次季军的优秀成绩。她训练方法独特,被中残联和残奥中心选中推荐。从2005年冬训开始,她担任国家盲人门球队教练,带队参加了世界盲人门球锦标赛,取得亚军,这是盲人门球在我国开展十几年来的最好成绩。2008年的她顾不上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往来于北京到杭州的训练场地,两过家门而不入,带领中国女子盲人门球队艰苦训练、顽强拼搏,克服了团体项目难以管理与训练的种种困难,顺利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在比赛中取得亚军的骄人成绩,实现了我国盲人门球历史性的突破。 25年来,王金琴对待盲学生既是教练又是母亲。北京集训时,彻夜陪护来自云南的队员陈凤青。残奥会比赛期间,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她自制了“防球衣”,受到领导和队员的好评。 荣誉是对一个人的肯定。2003年,王金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省政府两次记一等功,潍坊市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2011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