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显千年民俗文化韵味 |
——北海渔盐文化节掠影本报记者 田源 陈文/文 王晓光/图 |
|
潍坊地方传统节庆文化博大精深,如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地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已经成为旅游资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厚重部分。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是一个让无数人期待已久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当地居民们会自发组织一些祈福活动,拜祭龙王,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好的收成,迎接新的春天。 我们又一次来到北海渔盐民俗文化馆,这里正在举行第六届渔盐文化节,龙年里的“龙抬头”让今年的规模又达到了空前的程度,4万多名来自滨海、昌邑、寿光、莱州等地的渔民、盐民和当地居民汇集此地参加活动。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商贩们就已经开始架设摊位,时至清晨,全长2公里的大型庙会已经呈现在市民与游客眼前。跟随人流进入市集,只见人头耸动,举步艰难,已经到了人与人贴身向前行进的程度。摊位大小不一,百货日用品是样样齐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五花八门的民间手工艺品面人、糖人、剪纸、篆刻、印章等更是游客的最爱。但最让人们关注的还是那一家家的小吃摊,热气腾腾的年糕、晶莹剔透的糖葫芦、香味扑鼻的锅贴火烧应有尽有。 记者来到一摊位前向摊主询问庙会情况,摊主回答说:“每年的二月二庙会是本地最盛大的一次活动,有好几万人参加,从昨天晚上我们就来这里架设摊位,是想抢到个好地方,让白天的生意能更加好点。更重要的是想拜拜龙王、讨个吉利、图个乐呵、精神爽快。从往年来看,一天下来,也能有个二百多元的收入,生意好的还能挣更多呢,只可惜活动只举办一天”。 来到北海渔盐民俗文化馆,里面人头攒动,香火缭绕,系心愿带、挂祈愿牌、祈佛音乐会、戏曲联唱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民俗活动迎来了广大游客的拍手叫好。“北海渔盐民俗文化馆”坐落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办事处东北部21公里拦海大坝的西北角。该馆依据古典民族建筑风格设计建造,北依大海,西临白浪河入海口。馆内奉祀着北海龙王、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盐神管仲和掌管三教文武财神的关羽等铸铜贴金神像、神位。据了解,当地企业山东龙震集团董事长蔡沥蒈、副董事长孟庆元、崔旭德先后捐资5000多万元,投资兴建了北海渔盐民俗文化馆和白浪河入海口跨河大桥,每年春节和中秋节,都为当地60岁以上老年人、困难户、学校和敬老院送去节日慰问金和物资,开辟了奉献社会,回报父老乡亲的慈善先河。 我们努力地从文化馆的人流中挤到广场,马上又被卷进了欢乐的“漩涡”中,传统的舞龙、舞狮、京剧、吕剧、扭秧歌、耍狮子、武术等,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中。整个海边全部沸腾起来,鞭炮声、锣鼓声、喝彩声,声声响彻云霄。 虽然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但民俗文化正是彰显城市性格的重要部分。今年,山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潍坊市提出建设“文化潍坊”,滨海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倾力打造“文化滨海”,打造具有滨海新城独特内涵的休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依托东周盐业生产遗址,传承发展北海渔盐民俗文化,集参观、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盐文化博览园正在筹备建设,反映滨海区渔业文化的渔文化博览园也在积极推进。除盐文化博览园外,其他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如中国潍坊蓝色文化产业城、奥威斯乐园、蓝湾国际百年中国小镇文化旅游影视城4个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滨海区立足滨海资源优势,依托旅游度假区,加快实施黄金岸线综合开发,人工沙滩已向游客开放,今年还将继续举办第三届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公开赛,提升开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丰富滨海新城建设内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成为滨海新城建设和国家海洋经济新区建设的新亮点。 《潍坊日报》联合多个媒体、摄影团体,组织记者、影友近千人次,现场采风,广泛传播,成为了文化节上的重头戏。通过摄影家的镜头展现滨海渔盐文化的魅力,积极宣传滨海新城的渔盐文化,使之成为滨海极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品牌。 千百年来,传统的庙会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以顽强的生命力穿越时空,延续至今。从第六届渔盐文化节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庙会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凝结出特有的含义——感恩祈福、营造祥和,彰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只要让节庆和庙会文化真正走进生活,走进百姓,它就会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