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环保动态
 
标题导航
尽显千年民俗文化韵味
有什么样的爸妈就有什么样的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保护濒危语言
网友发帖“98%的人都会误写的汉字”
2012年0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什么样的爸妈就有什么样的娃
陈文



  让四岁儿子在雪天跑步的“鹰爸”正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时,一位国内的“米爸”又被媒体集中亮相,两岁的小女孩小米被爸爸训练每天拉小提琴、学英语、背诵古诗。想起去年大小媒体对美国“虎妈”、北大“狼爸”铺天盖地的报道,掀起的一轮轮儿童教育大讨论。
  最近火爆的鹰爸“残酷训练法”噱头足、图片真,吸引了诸多眼球,媒体的重心与读者的眼光都集中于小男孩在冰天雪地里瑟瑟发抖的样子和鹰爸的“名言警句”上,而作为媒体人中的一员,我不由得想问一些问题:现在应该对这种“残酷教育”如何报道?有必要特意渲染那些近似体罚的训练吗?小孩子的真实姓名和图片有没有受到保护?为什么舆论一边倒地批评这些过严的教育方式,但是这类事件例子依然层出不穷?
  其实我们静下来想一想,找一找这些事件新闻的规律:“虎妈”两个女儿一个被哈佛录取,一个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狼爸”的三个孩子全部进入北大,“鹰爸”孩子还小,但他已经喊出了“要在10岁把儿子送入清华”的豪言壮语,所以,这些“虎狼鹰”父母们出名的原因除了手段极端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中国父母眼中算是非常“成功”了,而“清华”、“北大”、“耶鲁”这些对中国父母来说非常敏感的字眼,也经常紧紧跟随在“虎狼鹰”父母名字的后面,这种追逐噱头的猎奇式报道可谓是一种最好的传播,所以没有新闻会报道教育手段严厉,但孩子成绩差的父母。
  到底是为什么可爱的父母会与虎狼豺豹这类的猛兽联系起来?为什么这类的新闻一再出现?说到底还是中国父母的“成功”理念在作祟,整个社会中弥漫的功利心态模糊了大多数的价值取向。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爸妈,就有什么样的娃,“虎狼鹰”父母的孩子是不是也会继承这些“猛兽”似的血液?野兽的天性就在于依赖本能,反观城市丛林中,年轻人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不是只剩了本能?既有本能的嫉恶如仇义愤填膺,又有本能的趋利避害实用哲学,刀枪剑戟,水来土挡,该用哪个练哪个,顺心顺手,不会觉得有矛盾。
  根据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研究,在人的一生中,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所起到的作用不到5%,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因为它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延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而培养的。对于社会舆论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助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出人头地“成功学”,而应该为人的全面发展来对所有人的教育负责。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