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6版) 婚前财产到底要不要公证?《财富周刊》记者在国内一门户网站发起讨论,热心网友的态度分成了鲜明的“两大阵营”。 支持方: 婚前财产公证会更好地保护婚姻 毫无疑问,年轻人的观念总是越来越开放。网络调查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婚前财产公证。一位网名为“战马”的网友说到,“我今年27岁,去年年初刚刚与妻子办理的结婚手续,作为一个来潍工作的外地人,家庭条件不好,房子是妻子的父母在几年前为其购买的,婚前,妻子对于婚前财产公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其父母表达出了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意见,他们对待女儿终身大事的态度我完全能够理解,所以我提出去了去公证处办理公证,其父母态度一下就明朗了,妻子看到我对感情的态度,也很受感动。其实婚前财产公证,是一种双方信任、认真对待感情的表现。” 一位网名为“星辰”的网友则表示:“在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外来人口群体庞大,夫妻双方各自打拼,在经济上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在一个城市生存的空间和相应的物质基础,因此对婚前财产公证更为看重。同时,他们往往思想开放,受传统观念束缚较少,通俗地说就是陌生的城市里,除了彼此的爱人,连个亲朋好友都没有,因此他们更敢于接受这种方式。” 总结支持方的发言会发现,如今的年轻人思想比较前卫,受传统观念束缚越来越少,如果是夫妻双方都愿意,他们会觉得进行婚前财产公证不会影响夫妻双方的感情。 反对方: 双方感情好不用做财产公证 一位网名为“东东”的网友表示,之前的女朋友就是因为对待婚前财产公证的态度不同,最后无奈分手,“我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对方从农村来潍务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因此对于我个人出资购买的房子、汽车等财产,我向她提出了是否可以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她刚开始也表示同意,但是在征求她父母意见时,老人表示非常反对,甚至说我对婚姻不负责。而后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最终选择了分手。” 网名为“星辰”的网友表示:“在潍坊,年轻人的婚姻往往要在父母、亲朋的目光与态度总体监督下才能完成,错综复杂的婚姻观、价值观,会让很多人对于婚前财产公证这种选择望而却步。” □本刊记者 于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