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明琛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散文《春》的开头段。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这篇美文的开头朴实有余,文采不够。因为这反复的吟诵的“盼望着,盼望着”太口语化了,没多大嚼头。可是当你结合生活去品读,就会咂出其中的滋味,感觉很妙。它妙在道出了所有人的最朴实的人生追求。 人活着是要有支柱的,这个支柱就是“盼望”。这个盼望有时很清晰,有时也很朦胧的,但不管怎么样它都让人感受到前方会比眼下好。因为有了“盼望”,人们才有精神前行,于是就每一天每一年地“盼望着”。 就一天而言,人们总是早晨盼望着太阳出来,盼望着一天的好天气;然后盼望着白天能有个好心情,遇到好人好事情。从上午盼到下午,即使到了晚上,人们还是在盼,盼望着有个甜美的梦乡。 当然一年也在盼。过完大年盼元宵,过了元宵盼春天的真正来临。春天到了,繁花似锦,人们也在盼,盼望着播下的种子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盼望着郁郁葱葱的夏日。处在夏日的人们还在盼,盼着秋日的好收成,盼着流下的汗水变成硕果。到了秋天,人们继续盼,盼望过新年,过大年盼,盼望瑞雪兆丰年。 人的一生也在企盼中生活着。小的时候盼望快点长大,长大了盼望有份好工作,组织个好家庭,然后就是盼望着有个好孩子,盼着孩子能出息。人盼到了晚年还在盼,盼望着有个好孙子,盼望着夕阳更美丽,盼望着家族更兴旺。 总之,有盼望,才有生活的意义。人一旦没了盼望,也失去了活着的勇气。其实盼望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树立的希望而已。一个希望倒下了,还可以有另一个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