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高密的“文化情商”
市林业局抓作风转变促生态潍坊建设
奎文工商开展消费安全进社区活动
我市组织开展“远教富民专家进村”活动
强化措施 有效引导 推动文化市场执法规范化运行
潍坊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市总工会召开“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
市政协机关总结表彰暨作风建设会召开
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媒体恳谈会召开
市建设局多举措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
高新国税四个平台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型跨越 奋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
2012年03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密的“文化情商”



□本报记者 付生  通 讯 员 王有志 王晖
  “凤鸣高天密水长,我家就在胶河旁。三贤四宝名天下,最美还是红高粱…”这首《高密是个好地方》已成很多高密人的手机铃声。如此深入人心,靠的不单是优美旋律,更是高密人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
文化自觉:在继承中发展
  在高密,过年谁家不贴火红的“剪纸”,哪家孩童手上不揣“咕咕”叫的“泥老虎”,又有哪一个庄户老汉不会吼上几段高密茂腔?
  剪纸、泥塑、茂腔、扑灰年画,这些文化符号在高密人的骨子里根深蒂固。面对宝贵丰富的文化资源,高密有自知之明:要保护好、传承好,更要发展好。
  高密成立了茂腔艺术研究室,对茂腔的思想观念、表演形式、传播形式进行研究创新;设立“高密茂腔”保护资金,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挖掘、整理茂腔传统剧目及创作新剧目。高密艺术剧院茂腔演员平均年龄45岁以上,面临老化,为此,政府出资选派40名8岁到10岁的茂腔“苗子”到潍坊学院培养。现在,这批小演员已崭露头角,每逢高密大剧院茂腔专场,都有很多小演员们的“铁杆粉丝”。
  当文化与市场结合,活力瞬间迸发,民俗文化的“老树”发出了“新芽”。高密将民俗文化进行整合,注册成立了康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民俗艺术品的生产、包装、销售和收藏拍卖。姜庄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李家村红纸春联、高密剪纸等一批文化产品,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而引进的晏子文化园、红高粱民艺民俗村、半岛动漫城等一批项目,更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现在,高密已开发民俗文化产品40多种,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
文化自信:在发展中创新
  高密对自身的文化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的发展有坚定的信心。
  一个放映机,让一家文化公司上市。在高密惠影科技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各种电影放映一体机插上硬盘即能播放电影。董事长李林介绍,公司前身为濒临倒闭的国有电影院,2004年转为民企,成为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数字影视设备和电影拍摄、发行、放映于一体的文化企业,拥有多项专利,2010年在纳斯达克创业板挂牌上市。
  一部《红高粱》,让世人知道了高密,而每年一届的红高粱文化节,也已成为彰显高密独特魅力的文化品牌。在文化节上,既有乡土气息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扑灰年画展等民俗文化,也有黄山画派书画展、晏济元书画精品展等散发“阳春白雪”气息的高雅文化。朴实、火热、昂扬的“红高粱”,已成为高密人的精神图腾。
  一个规划,让高密有了精神。高密计划用5年时间在城区南部打造文化发展区。依托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文体公园、市委新党校等文教资源,充分利用民艺民俗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集中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通过大力推进晏子文化园园区、南山文化生态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打造了高密文化发展的特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