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
刷信用卡要记得设置密码 |
本报记者 孙克义 |
|
“信用卡不设密码才最安全。因为不设密码如果被盗刷,有机会让银行来承担部分责任,而设置过密码的信用卡如果被盗刷则是由持卡人承担全责。”近期,网上流传的信用卡盗刷赔偿责任问题引起市民热议。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对城区多家银行进行了走访,有关业内人员表示,不设密码,账户风险更高,而且被盗刷后全责很难认定,即使判定由银行来为损失买单,那也只是事后如何补救而已。因此各家银行提倡设置信用卡密码。并确保信用卡不被盗刷。 随意透露信息最容易“被盗刷” 记者在银行、商场等场所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很多人表示,并不很清楚信用卡怎么才能不“被盗刷”。 据介绍,现在信用卡消费的前提就是具备卡号和刷卡密码,通过签名确认刷卡的方式还比较少,保障信用卡安全主要还是靠密码。而随意透露卡片信息、密码过于简单、未及时挂失最容易“被盗刷”。 据悉,目前最常见的“盗刷”方式有四种:信用卡被偷或遗失;信用卡被冒用;他人通过网络进行无卡交易;持卡人信用卡资料被盗用。这些盗刷方式之所以会成功,前提都要获得密码等卡片信息。 银行提供的保障服务也能防盗刷 据了解,对于用卡频率较高的人,随时保持警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业内人员建议所有刷卡行为都要由自己完成,如果有时必须要别人代办的话,事后应及时更改交易密码。除此之外,各家银行也都推出了一些安全保障服务来保证账户安全。 以交通银行Y-POWER卡(青年卡)为例,持卡人确认交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密码加签名,另一种是签名。客户在申请办理信用卡的时候,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确认方式,如果选择设置交易密码加签名,那么客户在进行每一笔交易时,都需要输入交易密码并签名才能确认支付,这在防盗刷和资金安全方面更为可靠;如果不设置交易密码,客户凭签名就可以直接完成交易,这种方式更加方便,但也降低了信用卡的交易安全性,很容易被盗刷。 据悉,目前各银行信用卡都有签名/密码的选择、实时短信消费提醒、消费明细E-mail这三种方式对账户进行监测,如果有盗刷的情况发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然后采取措施。 挂失后盗刷银行有条件承担责任 如果消费者发现信用卡账户真的“被盗刷”,业内人员也给消费者提了很好的建议。“被盗刷”后的第一时间,持卡人必须马上告知银行挂失,避免账户继续造成损失。被盗刷后要在48小时内向银行客服反馈有盗刷情况。挂失后,持卡人可以拨打相关银行的信用卡客户服务热线,通过人工方式对盗刷款项进行反馈,客服人员接受后会向银行进行反馈并进一步核查,如果确实是“被盗刷”,银行将会返还持卡人该笔费用。 多数银行都表示,如果挂失后,信用卡再发生盗刷行为,在确认不是持卡人个人的原因后,银行都将承担赔付责任,但具体的赔付比例不一,有的承担全责,有的承担部分责任,这需要持卡人和发卡银行沟通,也要看盗刷的具体情况。 ◆新闻链接: 为您支招 业内人员提醒,要防止盗刷还要从一些小细节上去注意,除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用卡信息外,以下这些方面也应该留意: 1.对刷卡商户要认真挑选:尽量不要去一些不熟悉、治安环境恶劣、不太规范和非法套现的商户去刷卡。 2.刷卡时要多留“心眼”:持卡消费时,不要让卡离开自己的视线,给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注意观察POS机具是否有改装的痕迹。同样,在取款机取款前,注意观察取款机周围是否有多余装置,留意插卡口是否有改装的痕迹。 3.设置密码不要太简单:密码设置不要采用生日、身份证号码、六位相连数字、卡号等易于被人知晓、破译的密码。操作密码时,注意遮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