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政府规范“殡葬业”引热议
我市困难户将全免基本殡葬费
寿光首辆护栏清洗车“上岗”
健康查体 情暖社区
“男子中学”是重症之下乱用药
车多路窄通行难
小区治安混乱失盗多
河道内私建鱼池存隐患
我市已拥有硕士博士13200人
2012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规范“殡葬业”引热议
网友盼“死不起”作古



  又是一年清明时,殡葬业再成百姓热议焦点。为减轻群众丧葬不合理负担,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拟对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定价,对遗体整容、防腐等延伸服务,由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引来众多网民围观。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浏览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发现,百姓对“指导意见”的出台,仍持观望态度。“死不起”之论再次跃然网络。
  微博网友@麟巍大哥质疑:“免除基本的殡葬费用,是最直接、最合理、最公正、最简单、最易行惠民政策,何必来个政府定价?”
  微博网友@鹭栖江舟彩虹下认为:“制定殡葬服务价格切不可绕过‘听证关’、‘民意关’。或者说,只有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具有较高的‘民意含量’,才能挤干殡葬服务的价格‘水分’,破除殡葬暴利,让老百姓‘死得起’。”
  微博网友@师大老赵2012以“打油诗”的形式附和:“殡葬收费很庞杂,价格太高令后怕。暴利引发‘死不起’,群情激愤伤脑筋。生老病死难抗拒,为死不起发愁闷。漫无标准的要价,暴利宰人不像话。基本殡葬应免费,成本定价勿营利。公共财政应补贴,政府应该努力做。殡葬救助应保障,重点救助有对象。千呼万唤多少年,姗姗来迟盼不见。”
  微博网友@学者仝晓分析称:“老百姓感叹死不起、葬不起,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殡葬基本服务只是一个方面,延伸服务也是因人而异,最让老百姓难以忍受的是墓地价格。有网友称,都说房价飞涨,这跟墓地比起来差远了!更有人哀叹,生买不起房,死买不起墓!墓地为何价格飙涨,远超房价?原来其中包含了权力乃至垄断的价格。”          周亮亮
□点评
  关于殡葬业的话题之所以成为每年清明节前夕的关注主题,凸显当下百姓对于不规范的“殡葬业黑幕”所带来的种种“伤痛”。在祭奠逝者、追思先人时,不少人或许会想,百年后,自己将叶落归根在何处?
  对家庭来说,殡葬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对国家来说,殡葬需要不少土地。“入土为安”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建坟墓就要占用土地。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但国内的死亡人口趋于稳定,年复一年安葬骨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天价墓”、“高价‘盒’”,便成为百姓望其生叹的“主角”。
  所谓的“天价殡葬”,与有关殡葬服务的天价现象并非是基本服务。消费之高固然有定价不合理的原因,从几十万的豪华石碑与几百万的“别墅墓地”等令人咂舌的消费中不难看出奢侈个性服务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真正地深入了解各地的殡葬服务,便会发现,大部分服务都在合理范围内,很多地方甚至免费提供殡葬基本服务项目。
  不以方便群众处理身后事为目的,纯粹服务于殡葬业一己私利,毫无公益性可言。以群众的“死不起”成全业内垄断的幕后推手,是对当前殡葬改革的一大阻碍。垄断经营、缺乏监管的殡葬管理体制,导致利益勾连与腐败顽疾,最终会持续占据“暴利行业”的前列。
  对死者的尊重,体现在所谓的面子问题与攀比的心理等都左右着殡葬服务的常态化回归,而两部委的“指导意见”能否彻底肃清殡葬业不规范的问题,尚需时日加以研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