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政府规范“殡葬业”引热议
我市困难户将全免基本殡葬费
寿光首辆护栏清洗车“上岗”
健康查体 情暖社区
“男子中学”是重症之下乱用药
车多路窄通行难
小区治安混乱失盗多
河道内私建鱼池存隐患
我市已拥有硕士博士13200人
2012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子中学”是重症之下乱用药



  ◎张志君

  近日,有记者获悉,上海酝酿筹建第一所“男子中学”,上海市第八中学就“办男子中学”提交申请方案。提议者、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说,男校模式是在目前普遍出现的男生“学业危机”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名高中男生越来越少,‘阴盛阳衰’已是不争的事实。”另者,据一份关于“男孩危机”的调查报告表明:“男孩危机”不只是单一地表现在学业上,而且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麻烦”。
  其实,“拯救男孩”的话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总有青少年问题专家纷纷撰文、呼吁“拯救男孩”。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也有来自教育领域的代表委员为男孩“叫屈”,大声疾呼社会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问题。既然“男孩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俗话说重症之下需用猛药,男子中学的开办是否就是那一味灵药呢?我们先来分析当下“男孩危机”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现行教育制度和评价机制。众所周知,男孩与女孩生理特点不同。同年龄的男孩、女孩,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男孩都相对晚熟。而学校教育中,往往对同龄男孩、女孩一样要求,因此许多男孩“跑”不赢女孩;加上应试教育下,过重的学业压力让男孩的个性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压抑……从某种意义而言,“男孩危机”恰恰反映了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中的不完善之处。
  再者,“男孩危机”的发生还有更多的社会因素。首当其冲的是家庭的溺爱。当下的家庭教育,男孩当做女孩娇生惯养的情况比比皆是。父母不希望男孩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要他们听话、乖巧、读书好,结果阳刚之气全无,创造意识尽失,使之缺乏挫折、磨炼,性格懦弱,甚至脆弱。另外,娱乐宣传的不负责任成为“男孩危机”的推手。近年来的电视娱乐节目使青少年狂热地推崇超男、超女中的“中性偶像”,而青春期的孩子势必会深受其影响。由此看见,学业危机并不是“男孩危机”的核心,男孩们学业上暂时落后的局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扭转,“男孩”们最严重的危机,是缺乏应有的勇气和责任感,这源于整个社会对男孩的期许都发生了演变。
  既然造成所谓的“男孩危机”的原因是多重的,单凭男子中学的创立显然难以治标治本一蹴而就。历史上以性别分校分班实施教育曾经是个巨大的进步,其价值不可磨灭。可能在“男子中学”中,为男生量身定做的课程和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男孩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也只能说明,目前“男女同校”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已。比起学业成绩来,男女生之间的认知和交往是对于他们更重要的社会教育。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怎能用围墙阻隔起来孤立发展?
  如何化解“男孩危机”?显然,男子中学不是那剂猛药,只有现行教育制度、评价机制和社会、家庭等诸多体制和因素的改善和配合,多管齐下,这危机才有可能真的解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