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风筝壶” 两地紫砂缘 |
——记紫砂收藏家黄良聚的文化情怀 |
|
记者 陈文 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用紫砂壶泡茶,既能发茶香,又无熟汤气。养壶得法,使用越久,色泽越发古雅光润,宛若珠玑。在即将开幕的第二届中国画节·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展会上,新增的紫砂展区将推出“大师传人——紫砂高端品牌精品展”,来自数名国内著名制壶大师们将携带精美紫砂工艺品亮相。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黄良聚,正是他对紫砂的热情助架起了潍坊与宜兴之间的紫砂文化桥梁。 记者来到奎文区大虞文化产业园122号,黄良聚正在成千的紫砂壶中间打理,今年已经58岁的黄良聚原籍山东济宁,从部队复员后来到潍坊定居,原三军仪仗队员的他对生活与工作的要求极高。一次遇然的机会来到宜兴,就被紫砂壶的温润典雅和古朴醇厚深深吸引,从而走进了紫砂收藏艺术的殿堂。十五年的收藏生涯中,他收藏了几百种,几千个宜兴紫砂壶,一年在潍坊与宜兴之间要来往数十次,为了一把心爱的壶或见一面久仰的大师,他甚至在一周内就要跑宜兴两次以上,从宜兴紫砂原矿到交易中心丁蜀镇的每条街道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中国工艺大师何道洪、徐秀棠、李昌鸿、顾绍培、吕尧臣的工作室里,黄良聚如同回到老家一样熟悉与自如,在宜兴紫砂工艺圈里,谁都知道潍坊的老黄对紫砂的痴迷程度。 谈到这次文展会上的精品,黄良聚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把壶,这就是专门为本次文展会制作的“风筝壶”——“扶摇青天”,它既是连接潍坊与宜兴之间的文化纽带,也见证了黄良聚与紫砂名家周汝平之间的情谊。周汝平,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宜兴紫砂收藏鉴赏分会会长。他耕耘紫砂艺术二十余载,潜心研究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他的紫砂作品技艺精湛,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了时代因素。在黄良聚的建议下,周汝平历时三个月,设计制作了这款融合了潍坊文化元素的“风筝壶”(如图):壶钮将凤凰与蝙蝠结成为双福临门鸟,传统的潍坊蝴蝶风筝花纹用金砂镶嵌在壶身上,流畅的线条与丰满的羽翼既代表了潍坊传统的嵌银工艺,又将这只寓意深厚的风筝翱翔蓝天的样子表达得生动传神。在第五届文展会,潍坊市民将亲眼目睹这把“风筝壶”的风采。 对于黄良聚来说,执一把心仪的紫砂壶,品味的已经不仅是香茗,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亲近自然与散淡的本性,也影响了他的社会价值行为标准。随着潍坊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走出去的他越来越觉得应该“引回来”,即是将宜兴的紫砂文化引入潍坊,让更多的潍坊人认识紫砂、喜欢紫砂、收藏紫砂。黄良聚凭借在对紫砂文化的专业素养和在宜兴艺术圈中的影响力,担任了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的执行会长,并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他与同道朋友们在去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紫砂收藏鉴赏高峰论坛,邀请了毛国强、倪顺生、葛军等全国知名的紫砂艺术大师,并举行了大型展览,现场展示紫砂手工捏作、修坯、挖足、雕刻的流程,吸引了数千市民参观。 “上届论坛一下子就提升了潍坊在紫砂界中的影响力,成为除北上广之外,紫砂的收藏发展重地,宜兴也非常重视潍坊的文化影响力。”黄良聚说,“很多本来不了解紫砂的人也开始喜欢上了它,一些退休老领导对紫砂爱不释手;一个12岁的小姑娘天天来看,还自己尝试捏紫砂。”在第一届论坛的基础上,借助第二届中国画节·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展会的高端平台,4月21日将在大虞文化产业园举行第二届中国紫砂收藏鉴赏高峰论坛,并在富华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大师传人——紫砂高端品牌精品展”,潍坊市民可以见到各种正宗宜兴紫砂工艺品,周汝平、毛国强等艺术大师将在现场为市民演示与讲解紫砂制作工艺,并免费为市民收藏的紫砂工艺品进行断代鉴定。 黄良聚每一把珍藏的紫砂壶都凝聚了他的心血,而文展会与紫砂高端论坛又让他的紫砂文化热情得到了最大释放,他说:“通过多年全国行走的经验,明白一项传统文化艺术想要在新时代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但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第五届文展会上的紫砂精品艺术板块,正是以跨省跨界的角度,扶植和再造传统文化艺术产业的新模式,让宜兴与潍坊,让紫砂与风筝巧妙结合,走出传统民间工艺狭小的内循环体系,与市场经济共舞,让我们共同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