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转型发展 跨越发展 |
高密倾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
|
|
本报讯 (通讯员王有志 王晖)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有品质增长?高密市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理念,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带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兴产业引领工业发展。该市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光伏电、数控机床、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呈现出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孚日光伏、阳光光伏、豪迈科技、康地恩生物酶等2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3%;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城北工业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新产业区、先进制造业区、现代化工区以及姜庄、咸家“组团”发展区4个区域优化配置、集约发展,搭建起了大项目落户发展的平台,而与华师大合作建立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立足载体创新和孵化器建设,更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先后有康达环保产业园、永和装备产业园、山赛孚新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城北工业区,其中永和装备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硅溶胶工艺汽车精密配件生产基地。该市坚持以传统产业升级促进转型,计划投入100亿元,实施企业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项目,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从而实现纺织、机械、制鞋、劳保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围绕潍胶路两侧、胶河沿岸、南部丘陵、胶莱河沿岸四条现代农业产业带,全市建设了密水酿酒葡萄、夏庄韭菜等2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李村生态高效农业、柳林现代循环农业等21个农业示范园区,全市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91个;建立健全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被评为“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按照提升与引进并举的原则,该市深入研究龙头企业成长规律,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升级工程,重点建设了凯加、泰华、望乡、新春油脂、惠德等9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8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积极探索发展“农户+合作社+终端客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50家。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新增和改善农业灌溉面积23.4万亩,实施21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全市完成水利蓄水总量4000万方,基本形成了以防洪排涝为主,引水排水、抗旱灌溉、农田配套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现代服务业强势崛起。该市着力建设了姜庄商品、朝阳铁运、胶河疏港、晟绮通关“四大物流园区”和齐鲁纺织服装城、北方五金建材、基泰国贸等“六大专业市场”,引进了半岛物流园、海南乳胶山东储备库、永平再生资源港储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博海城市综合体、银座商城、凯宇大酒店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中央商务区建设初现雏形;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现代金融业态,全市金融机构总量达到38家;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日趋成熟,为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