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安丘农产品破“壁”而出
坊子城区税务分局强化服务促发展
潍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实施“六个提升” 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潍坊
盛开在审判前沿的奇葩
中心城市转型升级战略研究调研会召开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督察工作协调会举行
峡山村村通道路硬化集中开工
我市投资120万改造火车站广场
森林防火“十不准”
植树思亲过清明
2012年04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开在审判前沿的奇葩
本报记者 卢姝言 通讯员 刘鹏



  所审结的一、二审案件7000余件,无一例错案、无一例上访、无一例投诉;承办的10余起案件被评为全国、全省法院指导性案例和优秀调解案例;全市法院系统第一个获得法律硕士学位的法官、全市第一个担任高校兼职教授的法官,被誉为“学者型法官”……
  这就是马海兰,一位在市中级法院民事审判前沿十六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不懈奋斗、一心为民的普通女法官。
  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行使好群众赋予的权力,守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是马海兰做法官的初衷,也是她一生的追求。与记者谈起马海兰时,市中级法院民一庭的宫法官话语中满是钦佩:“我与马海兰在同一个合议庭,最了解她。她专业知识精湛、审判技巧娴熟,尤其是调解水平高,是大家公认的调解能手。和她一起办案子,无论案件多么疑难复杂,心里有底。”不少马海兰承办案件的当事人也这样说,“案子到了马法官手里,我们心里都踏实。”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起案件。2008年6月,因某蔬菜种植大市的136户菜农使用某公司生产的农药产生药害,大棚蔬菜大面积减产,损失47万余元。生产商、销售商相互推诿,当事人对抗激烈,处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群体性上访。考虑到这起纠纷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大等因素,庭里决定安排办案经验丰富的马海兰办理该案件。受理该案后,马海兰一刻也不耽误,立即奔波于田间大棚、公司车间,多次与双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进行沟通交流,启发引导他们选择更有利于化解矛盾、利于企业发展、利于菜农维权的解决方式,结果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就妥善化解了该涉农集团诉讼案,当事人各方都很满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玉华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案也被最高法院选为全国法院优秀调解案例。
  “工作之后取得这么多的荣誉,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有什么秘诀吗?”记者问。“坚持学习,永不懈怠。”马海兰毫不迟疑地说,“社会在发展,法官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审判压力。仅凭一腔热情、两袖清风以及过去的经验,已经适应不了日益复杂的办案要求。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法官,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
  在潍坊中院,马海兰的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是出了名的。刚进入法院工作,马海兰就为自己定下了争当“学习型法官”的目标。在马海兰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无论是办公桌上还是书橱、衣柜都摆满了各类书籍。马海兰告诉记者,她已把工作、生活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茶余饭后,甚至上下班班车上都在学习;每到周末,就会去各大书店的法律专柜“淘宝”,每次都要花上几十元到几百元;她还抓住一切机会,向领导、同事甚至当事人学习求教。不懈的探索和求知,换来的是知识和事业的丰收。她撰写的多篇裁判文书获评全省法院优秀裁判文书;所撰写的《当前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应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被省法院选为全省民事审判的指导性意见;所撰写的《国家机构及其公职人员名誉权问题研究》60余篇法学论文和调研文章在《新华社内参》、《人民法院报》等中央、省级刊物发表,多篇被最高法院、省法院评为“优秀调研论文”、“优秀调研成果”。
  才能由学而得,事业由学而进。正是这种勤学善思,奠定了“全国模范法官”马海兰的成功之路,使得这朵奇葩在司法审判的舞台上盛开的格外鲜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