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环保动态
 
标题导航
我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
“油条哥”炸的是良心
居民献爱心 联手助邻居
结婚份子钱60年涨600倍
燃烧物气味刺鼻难忍受
企业非法排污破坏环境
商城高音喇叭噪音扰民
小心二手房中介发布假房源“赚客流”
细化责任 “擦亮”大街小巷
2012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礼金随改革开放猛涨
结婚份子钱60年涨600倍



  由于“520”谐音“我爱你”,每年的5月20日,各大酒店门前都摆起喜庆的拱门阵。不过接二连三的“红色炸弹”也让不少人大呼钱包“hold”不住。您可知道,60年前,参加一次婚礼要随多少钱吗?答案是5毛钱!
60年前:
结婚礼金相当于5角钱

  沈阳詹氏教育史料博物馆馆长詹洪阁已经研究了20余年婚俗,他从各地淘来了许多珍贵的结婚礼单。这其中,一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结婚礼单,让笔者吓了一大跳。笔者看到,在一张长方形的红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随礼人的姓名和随礼金额。而随礼金额最少的也有5000元,随10000元的也有不少。
  詹洪阁介绍,别看数目挺吓人,但在第一套人民币中,面值5000元的纸币也就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0.5元,而第一套人民币中的10000元则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中的1元。
  他表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结婚礼金大部分在5000元—10000元之间,能拿出20000元的算大户了。而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每月200000元—300000元,有一定技术职称的工人每月能赚到300000元—500000元。
60年间:
礼金随改革开放猛涨

  上世纪60年代左右,第二套人民币开始流通,结婚礼金的数字就不那么吓人了,一般是在3元—5元,能拿10元钱的非常罕见。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结婚礼金已经涨到了5元—10元。
  在詹洪阁看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礼金的“含金量”也开始猛烈增长。从礼单中不难发现,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10元、20元在婚礼中已经拿不出手,50元—100元比较常见。进入上世纪90年代,沈阳的婚礼礼金已经100元打底儿,拿100元—200元比较常见。而如今参加婚礼,200元已经拿不出手,通常都得300元垫底儿,500元比较常见。
  由此可见,从0.5元至300元,结婚礼金在60年间竟翻了600倍,远远高于工资的增长速度。而在礼金暴涨的同时,礼金在工资中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渐被放大。以60年前为例,参加一次婚礼所掏的礼金只占工资的2%左右。而如今,如果在婚礼中随500元的话,那么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能占到工资的15%左右。
分析:
高物价、攀比心理拉高礼金

  詹洪阁分析,结婚礼金的飙升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和百姓的收入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包括婚宴等结婚成本的提高,也从侧面拉高结婚礼金,不可不提的是,攀比心理和高物价也是推高结婚礼金的主要原因。
              白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