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文化视野 故乡情怀
用《讲话》精神激活我们优秀的文化基因
2012年05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讲话》精神激活我们优秀的文化基因



  ○陈文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紧接着的是振聋发聩的回答:“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讲话》在20世纪的中国开创了“人民文艺”的新时代。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其中有一批来自潍坊的优秀艺术家:王大化和他的秧歌剧《兄妹开荒》轰动了延安和全国;臧克家用笔和诗发出属于那个年代的呐喊;红色作家王愿坚的小说和电影剧本照亮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电影导演兼演员崔嵬则将一生献身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他们的作品关注人民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激励人民前进,在热爱人民、尊重人民、了解人民、理解人民的基础上创作出为人民所喜爱的不朽经典。
  回望过去,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论断依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讲话》解决了“文学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办”这两个事关文学本体的基本问题。其中强调的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直为人民艺术家们所坚持,像王大化、臧克家、陶钝、王愿坚、崔嵬……这些从潍坊走出的人民艺术家们,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新的文化理念从他们的作品中喷薄而出,激活了溶于我们血脉中的优秀文化基因。
  我们今天重温《讲话》,有感于“讲话精神”的永不过时。“为人民”,已经成为中国进步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人民大众,也是建设“文化潍坊”不变的聚焦点。只有从大众需要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让大众从自己的切身感受直观地参与文化的发展,才能保证群众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发展成果,才能提升人文素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70年时光穿梭,灯火不灭,今年我市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的战略任务,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吹响了建设“文化潍坊”的号角,为潍坊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正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同样在不断追溯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厚源泉。
  背靠历史的丰厚积淀,坐拥文化大市的现实资源,我们有信心谱写一个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的文化发展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