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张林峰 6月1日上午9点,在安丘市郚山镇为民服务中心二楼,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审核着有关村的支出情况。十几名村会计对照已审核后的支出凭证,认认真真地把本村上个月的所有支出账目记在了专用的账本上。 “为民服务中心的建成,使政府的惠民政策更得民心。”随行的安丘市财政局局长贺成波告诉记者,投资建设为民服务中心,就是要使镇级财政部门更加贴近老百姓,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民服务中心通过建设公共财政、民生财政,让农民充分享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使政府部门工作更加关注民情、贴近民心、方便群众。 为老百姓理好财、管好村干部,成了为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张兆庄村会计张志安对记者说:“为民服务中心为老百姓管好了钱,替我们管好了村干部。实行账簿与资金双代管后,我们这些村会计心里感觉踏实多了。村里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镇上审批,还要定期实行公开公示,账目把关严了,财务制度规范了,民主理财更透明了。” 记者随后来到辉渠镇为民服务中心。在大厅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粮食直补、合作医疗、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经贸投资、农村经济管理等便民岗位前人头攒动,异常忙碌。副镇长王兆香向记者介绍说,为了给老百姓理好财,镇直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村级资金全部纳入为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将涉农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为民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实行阳光理财、真诚服务,减少了群众和村民的疑虑,既规范了资金收支,又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好多老乡家里忙,路途远,有些业务我们的工作人员服务到门,帮着他们办。”王兆香说。 “党的政策好啊,我们农民有粮食直补、良种直补、母猪直补……这些补贴,我们不用到处跑,在服务中心、社区、村都能提款、‘打’钱(付款)了,感到非常方便。以前都说干部动动嘴,村民跑断腿,如今却反过来了,村民一动嘴干部就跑腿。”在为民服务中心,67岁的留山峪村支部书记刘为拉着记者的手,直夸为民服务中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