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潍坊地产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千年风雅颂,尽在十笏不曾休 |
□承接文展会盛况街区聚集风雅文化产业□街区西北部将崛起山东工艺文化综合体 |
|
本刊记者 薛静 琴棋书画、金玉瓷砂,向来是中国风雅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风雅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把古琴,几束沉香,即能道尽千古风流,一世情怀;一缕茶香,几颗棋子,便在纵横的棋盘上写意人生,挥洒豪情;一枚白玉,几道笔墨,便是川流不息的历史,曾经旷古的胸襟。 潍坊是一座历史名城,但评价潍坊,仅有历史远远不够。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逐一拾起这些散落在民间的风雅文化明珠,该如何将其置于应存在的舞台,又该以何种方式向他人宣布:瞧,这是我们潍坊的。 所幸,潍坊已经开始了探索之路。《财富周刊》记者获悉,作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十笏园街区将聚集潍坊风雅文化产业,顶尖书画大师真品、罕世古玩藏品、玉器珠宝、红木家具、珍品紫砂、精品瓷器等,还有书画院、美术馆、工作室、书画展销、画廊、琴棋等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各类高端会所、俱乐部,都将纳入十笏园街区的风雅文化区。 千年风雅颂,尽在十笏不曾休。
潍坊风雅文化蔚为壮观 琴棋书画、古玩藏品、篆刻传拓、瓷器紫砂、红木玉器……作为传统风雅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些门类在潍坊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如书画。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环境,从古至今,潍坊在书画领域涌现了众多人才,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从宋代《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近代花鸟画大师于希宁、郭味蕖,到现在的刘大为、郭怡孮等在全国都首屈一指。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潍坊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书画艺术家,包括徐培基、张建时、郭之光、于演堂等。在行业人士看来,潍坊在行政区划上是三线城市,但书画一直都是一线水平。 受此影响,潍坊的书画产业也极其发达。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市现共有各类画廊、书画室、书画培育机构2000多家,年书画交易额达55亿元。2012年四月份结束的“第二届中国画节”人气鼎盛,交易火爆,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画节4天时间累计参观人数达15.8万人次,实现总交易额5.27亿元,占文展会总交易额的85%。 如篆刻。万印楼,对全国收藏界、篆刻界来说,都是一个令人神往的金石学圣地。万印楼由清朝大金石学家陈介祺创立,举世闻名的毛公鼎,正是在这里被首先验明正身,一举成为中国古文物重器之一。在万印楼,陈介祺完成了奠定金石学大家地位的系列著作:《斋金文考释》、《斋藏陶》、《封泥考略》、《十钟山房印举》等。其中后者以分类编纂,首开科学研究古印先河,而被学林誉为“古印谱之冠”。在他的影响下,以万印楼为核心,潍县名印谱迭出不穷,在民国以前,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万印楼印学文化。 如红木嵌银。红木嵌银是潍坊特有的传统文化,主要利用金、银两种材料,将其拔成粗细不一的丝条,在红木器物上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鸟兽或草、隶、篆等各体字句,再将金属丝条嵌入、砸实,最后漆以数遍生漆推光而成。红木嵌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到光绪时期,嵌银漆器在潍坊已经非常普遍。发展至今,红木嵌银已达到一百多种、一千多个花色,涵盖各个类别,既有首饰盒、拐杖、文房四宝这样的小工艺品,也有博古架、雕龙床、梳妆台这样的大型家具。2010年8月,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潍坊风雅文化再添一笔。 除了这些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围棋、古玩藏品、瓷器、紫砂也早就在潍坊落地生根,衍生出了一大批相关机构和专业人才,为潍坊风雅文化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十笏园街区聚集风雅文化产业 这么多有着强烈潍坊符号的风雅文化,除非是极其了解的业内人士,否则很难说得出它们平时都藏匿于何处,璀璨于何处。很多大街小巷中有着我们熟稔至极的超市、商场或酒店,但我们却很难第一时间想起这些承载风雅文化的门头和店面。 一年一度的文展会无疑减轻了这种遗憾。从2008年第一届文展会至今,已经走过5个年头,2012年的第五届文展会全称为“第二届中国画节·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除了中国画节展区,本届文展会还设立了中国名砚精品展区、中国紫砂精品展区、民间艺术精品展区、时尚艺术展区、古典家具及木雕根艺展区、中国玉文化展区、陶瓷艺术展区、现代工艺美术精品展区。 其中中国画节展区共分八大板块,来自1200多位画家的4000余幅画作齐聚潍坊,交相辉映,为整个潍坊提供了一场清醇浓郁的文化盛宴,著名画家刘大为、冯远、郭怡孮、尼玛泽仁、田黎明、李宝林、刘健、李翔、杨力舟、张道兴、杜滋龄、程大利等都展出了精品力作。 在文展会展区中,作为风雅文化的典型代表,名砚精品展区、紫砂精品展区是首次以整体板块的形式出现,其中名砚精品展区受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专家组成员、古砚古美术鉴藏专家吴笠谷介绍,本次一共展出大概300方砚台,分为三个部分展出。第一部分是中国历代名砚,一共40方,都是各朝代流传下来的古砚,十分珍贵,包括汉代双龙砚、十二峰陶砚以及清康熙宫廷松花砚;第二部分是鲁砚品种砚展区,以临朐和青州盛产的红丝砚、沂南县青驼镇的徐公砚、淄川所产的淄砚、金星砚为主,共有20多个品种230方,形态各异,观赏性极强;第三部分是30方现代礼品砚,都是名家最新创作的砚台,特质鲜明,令人见之忘俗。 文展会上丰富的文化品类令专业人士和市民慕名而来,尽兴而归。但无论如何火爆,为期四天的文展会总是脚步匆匆,受展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作品无法呈现,很多市民尚未看全展会就已经结束。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而言,这既不利于文化产品通过市场方式进行交易,更无法进一步实现行业间的交流与沟通。尤其是风雅文化,本身就有一定的小众性,长期的不为人知更不利于行业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处能长期展示这些作品的地方便显得极为重要。 由潍坊市政府主导规划、投资建设,为保护和传承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项目——十笏园文化街区,其中三大主要板块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风雅文化区。” 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将包括顶尖书画大师真品、罕世古玩藏品、玉器珠宝、红木家具、珍品紫砂、精品瓷器等,容纳书画院、美术馆、工作室、画廊等文化机构以及各类高端会所、俱乐部。 风雅区政府公益建筑占主体 据记者了解,风雅文化区位于整个十笏园街区的中西部,胡家牌坊街由东向西贯穿其中,总建筑面积达22287平米。风雅文化区由郑板桥纪念馆、综合美术馆、刘大为美术馆、于希宁美术馆、郭怡孮美术馆、十笏广场、文化产权交易所、诸城琴社、古玩篆刻、文庙碑亭等部分组成,其中大多数为政府公益建筑,尤其是综合美术馆,建成之后将成为潍坊首座大型公立美术馆。 据了解,风雅文化区中的四座美术馆面积达12000平米,建成之后,将成为集大型书画展示、收藏、研究、鉴定、交易的平台,以此为中心,街区还计划单独拿出一栋11000平米的大楼,提供给潍坊的画廊做展示区和名家创作、名人工作室以及文房四宝、装裱、培训等周边产业一条龙发展之用。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潍坊书画产业市场在硬件配套上的极大改善,由美术馆和其他画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书画综合体,不仅可以做一个长期的书画展示大厅,来展出各地优秀的书画作品,还能提高全民素质,让市民都受到文化熏陶。 山东工艺文化综合体崛起 作为十笏园街区风雅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笏园街区的西北角,四座美术馆的北部,一座6层高的建筑连带它的地下部分,共计近5万平米的巨大体量,将打造成山东工艺文化综合体,其中商铺对外销售,书画,玉石、珠宝、红木嵌银、紫砂、瓷器等门类也将进驻,届时潍坊工艺美术大楼的盛况将得以再现并发扬光大。 可以说,在十笏园街区既能见到极具潍坊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也能见到代表城市高端文化的艺术品,潍坊的风雅文化产业都将在此聚集,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十笏园文化街区其实就是永不落幕的文展会,文展会上能见到的,在这里也能见到,文展会上见不到的,这里依然能见到。”十笏园文化街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永不落幕的不仅是文展会,还有潍坊的风雅文化产业,我们期待这些行业都能在十笏园文化街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