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潍坊地产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汇聚民俗工艺美术,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
十笏园街区:打造民俗文化新地标 |
|
|
本刊见习记者 王政恺 文/图 虽然我市知名的民俗艺术已具有全国影响力,但大多分散分布在各县市区,却并未形成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集群地。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将集合我市众多民俗艺术产业,如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红木嵌银、刺绣、布玩具、核雕等民俗艺术,形成集保护、创作、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地,打造具有全国一流水准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区。 我市民俗文化丰富,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在第五届文展会上,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作为参展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该项目将依托我市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构筑起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产业资源广泛。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6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46项。总项目数全省第二,综合保护工作全省第一,其中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数量全省第一。已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 我市的民间工艺美术产业交易额也居全省前列。为期四天的第五届文展会上,民间艺术展区共接待参观者10余万人次,民间工艺品交易额达220万元,达成合同意向420多万元。参与其中的有70多名民间艺术家,其中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杰出传承人20余位。 展区涵盖40多个民间艺术门类,包括风筝、年画、泥塑、面塑、陶艺、红木嵌银、布艺玩具、剪纸、艺术葫芦、刺绣、柳编、草编、黑陶、根雕、核雕、木刻、五金工艺等。外地商品中如江苏刺绣、曹氏香包,贵州苗族蜡染、苗族银饰,北京料器、内瓶画等极具代表性。 虽然我市知名的民俗艺术已具有全国影响力,但大多分散分布在各县市区,却并未形成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集群地。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将集合我市众多民俗艺术产业,如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红木嵌银、刺绣、布玩具、核雕等民俗艺术,形成集保护、创作、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地,打造具有全国一流水准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区。 十笏园文化街区以开发促保护,孵化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在“生产性保护”,即通过市场经营开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经济效应和经济资源,继而开拓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保护发展。 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秉承“生产性保护”原则,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为优厚的市场条件,创造更好的保护环境,做到开发促进保护,利用带动传承。 艺术风筝、木版年画、核雕根雕砖雕,泥塑面塑、五金工艺、布艺玩具、精品剪纸刺绣、柳编草编……潍坊灿若群星的非物质遗产民间手工艺与国内各地代表手工艺精品荟萃于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 据了解,在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西北向规划建设工艺品综合体,地上建筑共6层,面积12000平米;地下建筑面积25500平米,停车场面积5000平米,整个综合体建筑面积近45000平米。 山东工艺文化综合体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纽带,打造为我市的高端高品质工艺品交易中心,逐步形成山东工艺美术品集散地。 目前十笏园民俗工艺品除了引入山东工艺品综合体,另有部分民俗工艺品商铺分布在街区曹家巷西侧沿街,十笏园周边和老民居区域等地,并在十笏园街区中轴线上与风雅文化区及餐饮文化区交叉结合,风雅、民俗、餐饮部分交融在一起。 建成后的十笏园民俗文化区将囊括潍坊的民俗工艺美术品,成为潍坊民俗工艺美术产业的孵化器。通过十笏园街区的推广推介,街区内的民俗工艺美术产业不仅面向本地市场,还将向周边省市辐射,进而推进至全国。这里将成为潍坊民俗文化产业的新地标,成为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新名片。 十笏园文化街区百家争鸣,共谋发展 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落成后,市民漫步其中,将欣赏到来自我市及全国各地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现场制作,还可亲身参与其中。 潍坊民俗文化产业的聚集发展,也催生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艺术大师,其个性鲜明的手工特色,精致独到的做工,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都令工艺品本身身价倍增。 不仅潍坊本地的民间手工艺人们拿出自己的绝活,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工艺人们也将奉上自己的得意作品。充满浓郁风情的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也将出现在十笏园民俗文化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