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君
近日举行的陕西米脂县2012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被爆出现了“神奇”的参考书——一本名为《公共基础知识》的陕西省直及地市、县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教材(2012年最新)。当下花样翻新的“萝卜招聘”层出不穷,尽管米脂县2012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发布的回应公告称,本次公考的试卷命题是委托一有资质的考试机构承担的,不是由招聘方直接命题。但并不能排解人们的质疑,某生,其参加该次考试的押题率可以达到“全中”。 客观地说,很多地方的公考都会有参考书的身影,然而米脂的参考书之所以称得上神奇,是因为参考书中240道练习题有100题原封不动地被选为公考笔试考题,这就不是考前的复习资料了,几乎就是一份提前公开的“大试卷”。尽管米脂县2012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发布的回应公告称,本次公考的试卷命题是委托一有资质的考试机构承担的,不是由招聘方直接命题,面对这非一般的参考书也不能排解人们关于其“萝卜招聘”的质疑。 更令人惊讶的是,米脂县这次招聘规定,笔试后,不再有面试、考察等环节,通过笔试的考生将直接进入体检环节。这也就意味着,只要笔试过关、体检没问题,录取便无疑。而按有关规定,公考笔试后,必须经过面试和考察。米脂县这次招聘却取消了面试和考察的环节,再和命中率百分百的参考书联系在一起,考生与公众能不高度怀疑本次考试和这本“神奇”的参考书吗? 考试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管是高考还是公考,神圣意味着首先是要保证公正公开公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一方面,它是政府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公开渠道,另一方面,多少学子十多年苦读,盼望着能通过某一样“公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必须保证绝对公平。可是神奇参考书的横空出世,却让人对社会公平和政府公信力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近年来,中国各地不断出现的“萝卜招聘”并不鲜见,浙江平阳县电大校长“一对一”招聘儿子;海口市秀英区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对象只限于该区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配偶和子女;广东省直属监狱单位的面试名单下写满领导备注等等。这样的案例基本上都遵循一个套路:有人举报,媒体曝光,还原真相,继而启动问责机制,媒体总是跑在监管前头。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只有舆论监督而没有交代,只有媒体曝光而没有具体问责或者只有个案调查而没有制度改进。 所以,对于这种不公正的招聘,追责绝对不能止于个案。维护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的公信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以此为戒,修补制度漏洞,创新制度设计,严格问责制度,给脱缰的权力套上法律制度笼头,确保公开招聘的公信度。而事业单位也应该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公开监督,只有多管齐下,制度具有执行力,原本通过考试而实现的程序正义和结果公平,才不会被一次次的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