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协作 结对帮扶 组团服务 |
潍城创新“第一书记”工作方式显成效 |
|
|
本报讯 (赵炳山 张洪松 王海峰)近日,于河街道南伦村变压器由原先的160千伏安增容到315千伏安,彻底解决了村民生活用电、农田灌溉用电等难题。这是潍城区纪委选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的王焕斗牵头开展的工作。今年以来,潍城区通过组团式管理,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扎实推进“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 书记之间,“抱团”协作。以街道、开发区、管理区为单位,将选派到村任职的74名“第一书记”分为9个工作组,确定一名政治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组长,负责牵头协调。小组每月召开1次研讨会,交流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研究遇到的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同时,在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内按照地域相邻、便于联系的原则,由3—4名“第一书记”成立协作小组,平时分头驻村开展工作,遇较大活动或突发事件时,小组成员组团互助开展工作。目前,全区共成立协作小组23个。 街村干部,“结对”帮扶。对每名下派的“第一书记”实行“2+1”结对帮扶,即由所在街道、村分别确定一名副科级干部和一名村干部与“第一书记”结成帮扶对子。街道副科级干部主要是传授基层工作实践经验,帮助“第一书记”理清工作思路,履行岗位职责,打开工作局面。村干部主要负责做好联络、协调和服务工作,协助“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48名街村干部参与结对帮扶。 派出单位,“组团”服务。派出单位在选派“第一书记”的同时,向派驻村安排2-3人的包村工作组,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每周入村工作不少于1次,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同时,派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到“第一书记”派驻村开展1次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已为所驻村落实各类项目资金260余万元,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43个,帮扶慰问贫困户900余户,帮助各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62份,提供各类就业、致富信息800余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