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都市生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端午吃的是粽子过的是生活
在自然环境中锻炼有助精神健康
今天你节能节水了吗?
浓浓粽香传递亲情
“90后”终究也成普通人
潍城严查端午节粽子市场
寿光城管“夏日行动”净化环境
媒体代表到富氏工业园参观
2012年06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终究也成普通人



  ◎陈方

  又逢毕业季。中国有680万大学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第一批“90后”大学毕业生将大规模步入社会。中新网推出了一组相关策划,这被标签为“非主流”一代中的不少人自嘲,“我们是被扔进社会的。”
  很多“90后”都说,在求职中能明显感受到招聘企业普遍的不信任,它主要来自于社会对这一代人的误解。“误解”确实存在,在百度中键入“90后”性格的关键词,搜索结果中不乏“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等描述。在媒体对“90后”和“准90后”的报道中,“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自行车上笑的马诺(实为1988年出生)”,似乎成了一道绕不过的坎儿,舆论总忘不了回望一下这个曾在舞台上张扬过的女孩。
  在“90后”即将“上市”之际,舆论津津乐道于穿越版的毕业照、重口味的床单语录,以及大学操场上的毕业裸奔,这些大尺幅的青春印记令很多“过来人”感慨,“90后”堪称“刷新了大学文化的底线”。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心灵成长史。毕业路上的“90后”敢于提出薪资要求,这并不表明这代人就有着强烈的功利欲望;“90后”提出工作环境人性化、不加班、节假日按时休息等要求,也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吃苦耐劳、缺乏责任心。至于“自私”、“过分自我”等刻板印象,大多源于以偏概全的“非典型”事件。
  “自私”、“叛逆”不是“90后”的代名词。某媒体正在进行一项寻找“最美90后”的活动,它源于两位“90后”女孩的动人事迹:河北泊头市交河镇陈北村22岁的女孩陈红,精心照顾年过六旬的养父陈佳林,并带着养父出嫁;22岁的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大三女生张珊珊,在他人生命受到死亡威胁时,选择瞒着家人、老师,将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给了浙江嘉兴一名素不相识的患白血病的12岁小姑娘。
  陈红和张珊珊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如果说“自私”、“张扬”、“叛逆”、“非主流”等词汇对“90后”的形容是片面的,陈红和张珊珊的故事未必具有普遍性,但依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颠覆”社会舆论对“90后”的刻板印象。
  因为“误解”以及“误解”带来的不信任,所以“90后”认为“自己是被扔进社会的”。“代际认知”的沉疴一定是存在的,十年前,社会舆论对“80后”步入社会不同样也持谨慎的欢迎态度嘛。
  上一代人总喜欢基于自己的认知,对下一代人做出标签性的判断。只不过,这种标签性的“代际认知”日渐式微,在一个平衡的正常发展的社会里,每一代人都会自觉找到与社会发展平衡的契合点。没有发展的目光,就无法对一代人的成长轨迹作出正确而合理的判断。
  从这个6月开始,“90后”将大规模地“上市”。趟过成长的河,无论曾被贴过怎样的标签,每一代人都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普通人,“上市”在即的“90后”也概莫能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