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特别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规划与建设:自始至终坚守如一 |
——探访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
|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成绩卓著,经验丰富,举世瞩目。1994年,中国、新加坡两国决定在苏州市建设一个面积达70平方公里、面向21世纪的新城——苏州工业园区,以时价3300万元的天价编制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18年来,园区领导变动了多次,但是规划的结构和概念却没有变动,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其整体效果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以规划闻名的苏州工业园区,用18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典范之路,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投资环境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屹立在金鸡湖畔。 规划的价值有多大 苏州工业园给人留下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整洁的街道上很少可以看到繁华都市中常见的密如蛛网的电线。“让建设跟着规划走,而不是建设牵着规划走”。今天的园区城市建设得益于规划先行。 开发之初,园区融入了新加坡等国际城市“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规划即法”等先进理念,以时价3300万元的天价编制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随后又先后制定300多项专业规划,协调布局工业、交通、商贸、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 苏州工业园的城市建设做到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地下、后建地上”。道路规划方面,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做到了污水100%截流。根据规划,在中新合作面积70平方公里的中央商贸区内,双方对主要基础设施的开发投入就达300多亿元,其中3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 “这些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造就了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也让这座新城成为和谐宜居的宜人之地。”苏州工业园管委会宣传办公室副主任、新闻中心主任刘杰说,规划正是苏州工业园区最大的特色。在这里,中新双方专家合作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程序。 “你看湖中心的那个岛屿,其实完全是人工设计出来的。”在进入园区的路上,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师傅向记者介绍说。司机师傅所指的,正是园区中央商贸区的核心——金鸡湖,这个当年“旱季见底、雨季溢水”的自然景观,如今是碧波荡漾,一派迷人的风情。 时隔18年,两张一样的图片 在苏州工业园管委会展厅,刘杰向记者展示了两张图:一张是18年前新加坡工作人员给园区做规划时手绘的一张效果图,一张是现在园区实景拍摄的图片,两张图片的景致几乎完全一样。 这实在令人惊叹。 园区在规划建设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园区创造的形态开发水平及功能开发水平上,更体现在其严格中有灵活的管理水平上。自园区建设伊始,就建立了依法治园的管理体制和以法规为准绳的监督机制,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规划建设环保方面的多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既确保了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又保证了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如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对建筑结构蓝图的管理除了政府管理机构的监督作用外,还建立认可审查师制度,对建筑结构蓝图进行审查,形成对建筑安全责任的多重保证,即由设计者、审查结构工程师、政府官员分别承担责任,从而建立了一个建筑结构安全的保证体系。 又如,在房地产管理方面,园区明确规定在每平方米土地上的土木工程最低投资额、设备最低投资额以及最低与最高容积率,以使得土地获得最大程度的利用。 再如,园区还严格控制产业投机活动,兴建和购买的工业厂房,必须用于生产,而不能空置转让;园区还规定工厂的生产面积要求达到50%以上,办公及其他辅助面积为25%以下,从而防止土地使用性质的变相转换。 因为科学管理和严格执行,18年来,园区领导变动了多次,但是规划的结构和概念却没有变动。 规划的主要特点是综合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结合中国国情和苏州的实际情况,在从新加坡借鉴、传承、创新而来的规划建设理念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科学规划、有序建设的典范之路,其规划建设的特色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综合发展的理念,完全按照城市功能进行规划建设,而不是单纯的工业开发区模式,这一点从每一轮的规划定位上可见一斑。 1994年版规划的概念是建造一个适当的城市格局。当时园区的定位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园区”;2001年园区规划修编时,园区定位更加明确为“苏州市现代的新城区之一”;2007年苏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明确“园区是苏州未来城市的首要发展方向,市域CBD和东部新城”。 通过开发区的建设实现城市化的方式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以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为例,此区位于阳澄湖南部、苏州工业园区东北部,三面环湖,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建设用地面积14.53平方公里,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发展目标,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餐饮、娱乐、会议、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高品质的国际化旅游景区。 在以规划引导建设、以设计指导开发的理念指引下,园区积极探索公共地下空间开发,构建了组团式、立体式的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特别是由美国泛亚易道公司按照世界级标准对环金鸡湖地区进行了景观设计与区域规划,规划打造了1000万平方米的环湖CBD规模,初步形成了中新合作区、三个城市副中心以及金融商贸、科教创新、高新产业、综合保税、休闲旅游等“一中心三分区五大功能区”的城市空间格局,中新合作区平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已接近新加坡中心城区水平。 苏州工业园区在一开始就走综合发展之路,绝对是明智之举。 (本报记者刘建强整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