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规划与建设:自始至终坚守如一
解读年中房地产市场
2012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读年中房地产市场
  ◤7月17日,市民在天津市首批公租房项目——秋丽家园内乘凉游玩。   近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整合升级天津市住房保障管理系统,新增或强化了申请家庭的申请审核管理、监管核查、保障房项目建设和使用管理等功能,涵盖了全市保障性住房项目房源和保障对象。天津市按照“三种住房”、“三种补贴”框架,通过链接土地、房产“一张图”,建立居民住房、收入信息“两个数据库”,监控保障房、保障对象、管理部门“三条线”,搭建起“地、房、人”的统一数据平台。           (新华社发)



楼市风云突变,房价果真“起底”?
  进入6月份,上海、广西与广东等地相继出现高溢价地块成交现象。7月10日,北京万柳地区新“地王”在一片喧哗声中诞生。这些“变化”与此前土地成交冷清的状况形成对比。
  一些地方土地成交回暖的背后,是房价和交易量有所放大。得益于刺激刚性需求的楼市“微调”,加之开发商“以价跑量”,最近一些城市商品住宅交易呈现增长态势。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部分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创下新高。20个重点城市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长17%,其中6月成交量与2010年调控以来最高点持平,与2009年高点仅相差15%。
  楼市“回暖”引发多方博弈。市场上有人热炒房价即将“反转”,网上惊现“新一轮房价快速上涨正拉开帷幕”,部分消费者甚至“恐慌性入市”,未来楼市调控面临复杂形势。
  在近日召开的海南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等回应说,尽管成交量有所回升,但楼市呈现的还是筑底态势。
  专家认为,一方面,库存等大部分房地产指标依然低迷;另一方面,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基本面未改,这决定了房价短期“反转”可能性不大。
  记者在海口、三亚楼市采访发现,开发商依然选择打折促销、以价换量,加速减少库存。“楼市回暖只是局部的、阶段性的,绝大部分是刚性需求的释放,短期内房价不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新世界中国地产(海口)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监莫添瑜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1408万平方米,增长33.1%。
  “巨大的库存和消化库存的较慢节奏,意味着今明两年房地产行业仍将比较低迷。”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说。
  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近期个别城市再现高价地,主要是结构性和区域性市场波动,并未改变市场整体偏冷的格局。
楼市借机“松绑”,谁是背后推手?
  记者追踪发现,凭借宏观政策由“控物价”转向“稳增长”之机,一些地方政府流露出加快为楼市“松绑”的迹象,试图尽快扭转“土地财政”收入下滑现状。
  近期,一些“限购”城市的高档房和豪宅销售有所活跃,“多数应属于‘限购’对象。有些地方监管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如是说。
  一些被曝光的案例显示,部分城市对涉及违规骗取购房资格的开发商、中介和个人,实际上采取默许态度。
  对于这种“复杂局面”,国土资源部有关机构近日发布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称,“在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地方政府出台微调政策情况下,市场预期出现一些变化,房地产市场再次进入敏感阶段。”
  试图改变房价预期的另一个推手是开发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开发商借一些地方政府“暗助”,开始打起楼盘涨价的主意,积极释放“房价已见底、调控将放松”的信号,诱导购房者出手。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开发商借市场阶段性“回暖”之机,甚至自导自演“楼市热销、供需两旺”的假象,为炒作涨价铺路。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部分房企年初下调全年指标导致年中销售业绩“达标”;还有的房企“粉饰”中报,报喜不报忧,炒作“回暖”现象,都是为了形成“买涨不买跌”的市场预期。
房价再度反弹,市民能否承受?
  “如果房价再来一轮大涨,后果会很严重。”海口市民李晓岩说,“不能中断房地产调控。那样房价必然会报复性反弹,购房自住的市民根本无法承受。”
  针对消费者的疑虑,住建部等四部委最近频频释放楼市调控不动摇的信号,有关部门领导也一再强调继续实施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在‘稳增长’政策下,楼市调控的变化只是更加重视刚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没有改变。”顾云昌等专家说。
  有关专家表示,在保增长的基调下要捍卫调控成果,必须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例如房产税改革应该加快,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作也应该加快。
  另一个问题是,城市保障房建设如何继续保持增量?以及分配方案有待于进一步公开透明。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以廉租房、公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房建设决不能放松,而且应明确将其与城镇化的两大主力人群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挂钩,防止分配不公。
  “当前楼市调控的重点仍是开发商和购房者,对土地、银行等其他利益主体的调控力度不够。”聂梅生认为,房价涉及多元主体,今后应配套推进土地、金融、财税、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推动整体经济和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据新华社)
济南商品房 预告登记制实施
  商品房买卖纠纷中最突出的是“一房两卖”,甚至“一房多卖”现象。15日起,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正式全面开展商品房预告登记业务。办理了预告登记,就意味着购房者是这套房屋唯一的产权所有人。
  购房人支付房款后,在等待取得房屋产权的漫长过程中,如何预防卖方“一房两卖”?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姜秀杰说,预告登记可以规避这种风险。一旦购房者对所购房屋办理了预告登记,就从法律上宣告了自己成为这套房屋的唯一权利人,此后开发商再对这套房子进行销售等产权处置是无效的。
         (据新华社)
深圳单套房公积金 最高可贷80万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日前发布《深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并从17日开始征求公众意见。这意味着深圳居民即将可使用利率不到商业贷款7成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房屋。
  据了解,按照《规定》,深圳职工公积金贷款额度为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0倍,个人申请单套住房贷款最高不超过50万,与共同申请人一起申请的则不超过80万,余下结合商业贷款。此外,深圳公积金贷款业务最快有望在9月底开启,首批仅开放新购住房贷款,新购二套房也可贷,后续则有望在规定实施一年内开启存量房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业务。  (据新华社)
“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 ——专家解读6月份全国房价数据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6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有25个,比上月增加了19个。而从同比数据看,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7个,比5月份增加了2个。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马晓明指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虽然继续有所增加,但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也增加较多。
  马晓明分析,从同比数据看,大部分城市房价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6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占比均超过80%。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别同比下降了1.3%、1.9%、1.6%和2.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下降了2.8%、1.5%、1.0%和2.4%。
  “这表明,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马晓明认为。
  在房价同比数据继续走低的同时,反映价格最新变动情况的房价环比数据出现了新变化。
  从环比数据看,6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25个,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比5月份增加了19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31个,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比5月份增加了13个。
  “近几个月来,在房地产开发商以价换量销售策略影响下,市场成交逐渐活跃。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时,6月份一些城市房价出现环比上涨。”马晓明指出。
  马晓明分析,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利率下调,购房成本下降,购房人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部分人的购房意愿增强;二是随着前期累积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有所释放,特别是市场对房价走势的预期出现一些变化,担心房价反弹;三是部分楼盘在以价换量获得较好的销售业绩后,取消折扣优惠,甚至调高价格。
  马晓明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关键时期,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防止变相放松购房政策,要促使房价合理回归,绝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