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连线基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鄌郚镇的新气象
犄角旮旯土生金
在群众“无力”之处多“着力”
诸城做好秸秆禁烧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应体现人文关怀
2012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鄌郚镇的新气象
——昌乐县鄌郚镇基层组织建设年走笔本报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唐宗武 张高铭



  近日,鄌郚镇党建例会在党委会议室如期召开,各村党建联络员、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齐聚一堂,汇报一月来的党建工作,安排下一月的党建任务,场面热烈而有序。
  该镇党委副书记田国军告诉记者:“党建例会是今年我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方面,针对今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任期到届,我们提前将各村党建联络员由大学生村官变为各村村文书,将每月26日定为全镇党建例会日,通过定期调度检查,将党建工作抓在平时,进一步提升各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能动性。”
  通过深入了解得知,今年鄌郚镇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年,重点实施了“一转两化三加强”工程。一转,就是实现后进基层党组织的彻底转化;两化,就是实现农村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农村主职干部培训管理的常态化;三加强,就是加强企企联建、村企联建、支部+合作社党建模式。通过这项工程建设,力争转化一批后进村,培强一批先进村,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守纪律、廉洁高效的农村干部队伍。
  在该镇路家庄子村采访时,记者恰巧碰到该村支部书记于德志,他告诉记者:“镇里为了帮助后进村发展,单独落实了镇领导包靠、部门帮扶、强村带动、干部包村四项措施,县里又派驻了第一书记,这么多领导来关心、帮扶我们,村干部有了底气,老百姓有了盼头。”像路家庄子村一样,该镇对挑选出的11个后进村,全部落实了帮扶措施。
  在包庄村,记者与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志伟攀谈时,他告诉记者:“今年,镇党委通过上党课、办培训班、派驻干部包村、建立党建例会制度等多种形式,加强了与我们村干部的交流沟通,使我们感觉到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明显得感觉到脑里有根弦了,在重大村级事务方面自觉走程序,既让党委放心,又让百姓满意。如今,做一个清清白白的干部,做一个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人,已成为鄌郚镇农村干部的共识。”
  在泉头村,记者见到了该村党总支书记张兆田,他也是兆田西瓜产销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告诉记者,“今年镇里大力提倡支部+合作社模式,借支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社员共同富裕。去年秋天,我以合作社为依托,投资60万元合伙建设了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集约化西瓜育苗大棚,采用省内最先进技术,成功孕育四茬西瓜苗,净收益近30万元。我这个棚仅够600亩土地用苗,全镇西瓜面积2万余亩,约需30多个这样的育苗棚才能覆盖过来。下步,我将带领社员发展集约化育苗项目,一个棚不说年收益30万元,收入10万元也是好样的。”张兆田这个老支书对带领社员致富信心满怀。
  在采访结束时,该镇组织委员张星梅告诉记者,除了加强支部带动合作社外,我们还以龙海公司为主体,强化企企联建和村企联建。在企企联建方面,将部分小型企业中的党员吸纳到龙海党支部,为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帮扶平台,既可以分享大企业发展的经验,又能够得到大企业的指点和帮扶,达到少走弯路、健康成长的目的。在村企联建方面,重点抓好鄌郚村与龙海公司的党支部联建,利用龙海公司投资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作为联建阵地,让农村党员更多地接触企业管理,开阔眼界,提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通过一天的采访,记者深深地体会到该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所推行的“一转两化三加强”工程,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农村事务处理更加规范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突出,群众更愿意和村干部打交道了。相信,鄌郚镇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个繁荣昌盛的新农村定在鄌郚大地上开花结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