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教育“人上人”思维该醒醒了
精彩语录
聚首微博
摇号受阻
眼保健操争议不能止于漫天质疑
打击论文造假别“大棒轻举”
热点激辩
2012年07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人上人”思维该醒醒了



  ◎耿银平

  据报道,一名北大硕士毕业生发帖,称没能挣大钱当大官,对不起爸爸。该毕业生在帖文中称找了份8000多元/月、年底会有些奖金的工作,未来会有些许上升空间。但父亲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称其可年赚上百万,还认为北大毕业的学生应该去当市长、省长。这个帖子引发大家纷纷吐槽。
  这个“高度期待”,在时下的中国家长中很有代表性。这就是根深蒂固的“人上人思维”: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博取功名、高人一等、金榜题名甚至光宗耀祖等。前不久有调查显示,2011年,“望子成龙”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九大生活动力之首,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健康的社会,成才的价值观应该是多元的,教育的选择也该是多元的。有积极的教育投入意识当然好,但如果在孩子身上投射太多“功名期待”,将“高回报”当做教育的终极目的、唯一目标,非要成龙、成凤、当大官、挣大钱才是成功;而将最本然的人格养成、人本意识以及和谐性情都忘掉了,就值得商榷了。
  不要忘了,能考上名校仅仅是“分数高手”,而大成功和大官大贵,可遇而不可求,不是单一的“高分”就能达到和得到的,还对协调能力、个人机遇、情商发展以及意志力品质等因素,有更高更多的要求。再说了,芸芸众生中,高手如云,天外有天,能成为金字塔塔尖者,少之又少,更多人包括名校毕业生也肯定不排除成为塔基。如果家长不切实际,一意孤行,忘了这种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愿望虽好,却会给自己带来苦恼,也会对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比如不切实际的“人上人”思维,因为忽略了对孩子的个性精神尊重、平等关注,孩子压力很大,活得很累,就会对各种课业负担非常反感,不少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够和谐,厌学、代际矛盾和冲突不断,与这种过分高攀、拔苗助长关系密切。再比如,一意孤行的“人上人”思维还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孩子敢怒而不敢言,将更多负面情绪挤压内心,不利于其阳光心态、豁达品格的形成。据报道,孩子正在成为心理疾病多发群体:天津市对本市约160万青少年调查,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至16%;目前来此就诊的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1995年增长了约七倍。因为追求功利而让孩子成为“心理残缺者”和“瘸腿发展者”,甚至在人格发展、道德发展方面出现失衡,这就不划算了!
  因此,不妨多一些“人中人思维”,教育发展不能以功利化和当大官、赚大钱当做终极目标,而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劳动能力、快乐拼搏的职业性情以及慈善博爱的公共品质,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平常心。就算是孩子不能成龙,只要能凭借自我劳动,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同样是一种“教育成功”。正如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所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
  写到这里,想到了作家刘继荣的女儿的话,“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种淡定从容、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宽松自然、注重和谐的教育发展规划和“人中人思维”,才更值得家长学习,更有教育发展意义和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