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教育“人上人”思维该醒醒了
精彩语录
聚首微博
摇号受阻
眼保健操争议不能止于漫天质疑
打击论文造假别“大棒轻举”
热点激辩
2012年07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保健操争议不能止于漫天质疑



  ◎张志君

  “眼保健操不仅没用,反而会导致红眼病?”近日,一条质疑眼保健操无用的微博引爆网络,很多网友惊讶之余感慨说:“真是坑爹啊,白花那么多工夫了。”也有网友认为,眼保健操肯定有它的作用。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对此,专家们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专家表示,尽管这条微博有一点“偏激”,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如果说,在雨后春笋般一茬茬的学生心里有一首共同的歌曲的话,眼保健操的旋律无疑是首当其冲的选择。80后的我们再熟悉不过,00后不管怎么标新立异,课间的眼保健操却是雷打不动。据考证,眼保健操由时任北京医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刘世铭于1963年自创,随后在全国强制推行。但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推行了多年的眼保健操究竟是有用还是没用?这样的质疑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最现实的疑惑、质疑与抨击。甚至就连不少业内专家也持不同意见,“眼保健操是否有效,一直缺乏医学关键证据,至今没有调查或者研究证明这是有效的。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按摩眼周的相关穴位能畅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舒缓眼部疲劳、保护眼睛。并且最起码,眼保健操诞生49年来,宣传爱眼护眼理念的初衷,已得到普遍认可。在人人都有表达权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发表意见的途径前所未有的多元,然而很多网友习惯于妄下论断,各种网传桥段就很可能将常识“衍化”成科学,将虚假当成真理。网络的力量,强势地塑造了当下社会的舆论生态,加之伴随着专家等权威声源的公信降低,或实或虚的“意见”得以趁虚而入。这正是当下眼保健操所遭遇的口水困境的成因。
  但是围绕“眼保健操”的争议,不能止步于或真或假的质疑满天飞。不管是网友的否定还是肯定,起因都是源于眼保健操作广泛推广的权威部门却选择了沉默,本来长期追踪、控制变量、样本比对等统计学手段,无疑是判定“眼保健操”功效的最佳方式,但是这项一直缺位。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相关机构如果依旧保持惯有的沉默,不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那么,这场自网民始的讨论便会持续发酵,不断升级的猜忌与恐惧只会导致人人自危,最终,眼保健操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挑战,人们对相关机构的信任度也会大打折扣。
  在今天,日益澎湃的网络公共讨论的兴起,公民权利的意识每天都在进步。全国范围内推广的眼保健操是关乎大多数家庭的公共事务或者说公共安排,人们显然有理由多问一个“为什么”。沉默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武器,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已启动对眼保健操的效用评估。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从北京开始,全国各地都应该尽快启动科学的测评体系,对眼保健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调研,让真相尽快呈现,不但眼保健操是否清白可以得到确认,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在公共信息公开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