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项目建设 加大科学投入 |
经济区“三板块”提速区域转型升级 |
|
|
本报讯 (记者马林峰 通讯员孙晓亮)作为省级开发区的“第一梯队”开发区,潍坊经济开发区站在了从“蓄势”到“爆发”的关键节点。在这一节点上,区域转型升级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近年来,紧紧围绕全市各项重点任务,经济区突出项目建设,加大科学投入,以两河生态商住发展板块、先进制造业发展板块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板块为强力引擎,新上了一批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的良好发展势头。 两河生态商住发展板块主打“民生牌”。经济区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承载力的重要抓手,多渠道融资、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提升了城市综合功能,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近年来,经济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2亿元,修建干道、支路300多公里,铺设水、电、气、热等管线400余公里,城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万吨,实现了基础设施区域全覆盖。为加快农村城市化、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群众收入,经济区确立了“一轴、五纵、六大片区”的工作布局,出台了失地农民保障办法和优惠政策,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旧村改造总规划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12个村相继进行了改造,用最短的时间、在最好的位置建设了6个回迁安置区,建成面积51.2万平方米。 先进制造业发展板块业态丰富。先进制造业工业园规划占地3000亩,总投资100亿元,重点发展太阳能、新材料、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目前,一期500亩已落实总投资5亿元的惟远新材料装备、总投资4.3亿元的万方动力、总投资3.6亿元的润博机械、总投资3.5亿元的亿斯特管业二期等项目16个,年内10个项目将陆续投产。同时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优化提升,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1020”工程,选取10家骨干企业、20家成长型企业,由区领导重点包靠,政策重点倾斜,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力争三年之内使30家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和上缴税金翻一番。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板块风起云涌。该区始终把发展“蓝黄”产业放在重要位置,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一方面,以政策推动、龙头引领为先导,先后健全完善了支持企业培强做大、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等有关政策规定,确定了正邦海洋等16家企业为蓝色经济培育企业,汇成新材料等54家企业为高端、高效生态经济培育企业,天泽新能源等6家企业为重点企业。另一方面,以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突破,努力构建“产、学、研、政、资”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工作站、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潍坊示范基地等机构先后落户,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产业园科技孵化器已通过省科技厅认定,在全市省级开发区中率先投入使用,已注册进驻孵化器的公司12家,逐步形成了以孵化器为核心的企业总部基地、战略新兴产业研发基地等八大平台为一体的“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科技园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