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控物价”与“稳增长”如何平衡 
国家安监总局专家来潍调研安全产业工作
我市实施安全生产约见谈话警示制度
我市中小学校开展汛期安全教育
市安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
我市召开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2012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CPI走进“1时代”
“控物价”与“稳增长”如何平衡 
  8月9日,顾客在青岛一家超市内购买蔬菜。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1至7月份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3.1%
  ●在1.8%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9个百分点
  ●7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0.1%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8%。1至7月份平均,我国PPI同比下降1.0%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为30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落到2%以内。
  4.5%、3.2%、3.6%、3.4%、3%、2.2%,1.8%,CPI数据似乎不断下行。物价指数持续走低是喜还是忧?中国经济如何在“控物价”与“稳增长”中寻求平衡?
会否按下葫芦又起瓢?
  “7月份食品价格整体相对稳定,是助推CPI持续下行的关键因素,翘尾因素回落也加固了这一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专家们指出,过去CPI持续走高让人忧虑,如百姓担心票子毛得太快;如今CPI持续走低似乎也不让人乐观,如企业不景气,人们挣钱更难了。
  “CPI下降有利于百姓生活成本下降,但也要看到它的另一面。”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说,“部分企业对国内经济景气度预期不高,企业生产意愿不足。”
  能够体现企业生产扩张意愿的PMI与PPI数据佐证了这一点,7月份的PMI为50.1%,已是连续3个月下跌;PPI也是多月逐步走低。
  “CPI下行是经济增速放缓的结果,但如果CPI持续下行,会进一步影响投资意愿,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记者说。
  专家分析,去年以来,包括人力、原材料成本在内的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而以家电为代表的终端消费品价格却不断下跌,这些情况表明:一是中间环节装备工业或商业利润被压缩;二是有效需求减少,这样不容易调动实体经济生产的积极性。
  谈到下半年CPI走势,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稳增长措施将对价格产生“托底”效应,预计下半年对CPI的作用力度为1.7个百分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今年下半年,CPI有可能继续走低,但CPI走低的幅度可能会缩小,预计CPI涨幅总体水平维持在3%左右。
如何实现保增长?
  今年以来,在外部经济低迷和内需扩张动力不足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已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下降。
  外贸受到海外市场萎缩影响,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告别此前两位数的增速,同比增长8%。一些外贸企业在成本上升和订单减少中徘徊;消费需求稳定但缺乏新引擎;投资增速也一度有所减缓。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如是评价经济运行,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需求疲弱、贸易摩擦加剧可能令外贸雪上加霜,国内控物价防通胀仍不能放松。
  经济增速与CPI增幅回落,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更大空间,这是许多经济学家的共识,特别是7月份CPI再次探底之后,如何实现保增长?
  经济学者叶檀等判断,通胀缓解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为稳健,但偏向宽松的势头渐显,倘若经济形势仍不够景气,还有降息与降准的空间。但要把握政策的节奏与力度。”
  二季度以来,一些稳增长的措施陆续出台,央行一个月内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一批事关国民生计的项目获发改委批准,投资和需求拉动的力度逐步增加。
  那么如何寻求保增长的长远发展,形成以内需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呢?专家认为,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收入分配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关键是在顶层设计上落实‘两个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迟福林说。
为调结构腾出空间
  记者采访中发现,相比前期高涨幅的CPI,眼下的物价涨幅已显得缓和了许多,这也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长远发展腾出了空间。
  例如,楼市涨幅趋于缓和,为调整商品房和保障房的结构提供了空间;车市涨幅趋于缓和,为调整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结构提供了空间等等。
  在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一些企业和行业的结构调整也显露出积极的因素。今年以来一个迹象非常明显,以内销为主的企业销售量普遍增长20%至30%,而外销为主的企业则相对减少20%至30%。
  一些企业调转“船头”开拓内需转型升级,另外一些企业则专注技术革新占领世界市场。
  专家分析认为,CPI持续走低,经济增速放缓,为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机遇。比如在国际经济低迷的形势倒逼之下,今年前5个月,我国电子、机械产品贸易额增幅超过9%;而初加工产品为7%左右,且增幅逐月下降。
 新闻分析
涨幅缘何落至新低
  “1.8%的涨幅在市场预期之内。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和此前大力度的控物价措施的见效,CPI涨幅已进入了下行通道。农产品的丰收,更是为此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
  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涨幅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首要原因。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最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7月份我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3%,水产品价格下降0.6%,蛋价格下降2.3%,鲜菜价格上涨0.2%。
  如同此前物价较快上涨中,猪肉涨价作用突出一样,此番物价涨幅回落中,猪肉价格下降的作用也很突出。7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7%,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71个百分点。
  此轮CPI涨幅的回落,不计季节性因素带来的微小反弹和波动,总体上已经持续了1年。从去年7月份同比涨幅的高峰6.5%,到今年7月份的1.8%,回落的幅度不小,食品价格的涨幅回落是直接原因,而大环境也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一季度起,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回落,从9.7%一路回落到7.6%。虽然目前经济已经出现了缓中趋稳的迹象,但7%平台的经济增速下的总需求,显然弱于9%至10%增速平台的总需求。张立群指出,总需求放缓,反映供需关系的物价自然涨幅回落。
  作为CPI的上游,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更加灵敏、直接地反映经济增速的变动,并将进一步传导到CPI。7月份我国PPI同比下降了2.9%,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而且下滑的程度不断加深。
  当前的货币政策,虽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总体依然保持了稳健。加之此前持续大力度回收流动性,以及目前房地产调控的坚定不移,使得当前我国物价走势面临的货币和资本市场环境也没有出现明显反弹。
  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此前急剧回落的油价,出现了反弹。而美国大旱对市场预期带来的影响,使得国际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这些输入性因素对我国物价走势的影响,都值得关注。
政策调控两难渐显
  物价走进“1时代”,让市场对货币调控的水龙头是否会继续放松充满猜测。今年以来物价的持续走低与我国货币调控稳中趋松的节奏始终保持一致。上半年在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回落的同时,央行开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措施,在2月份和5月份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6月份和7月份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在公开市场连续七周实施逆回购向银行释放流动性。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考虑到翘尾因素,7月份物价水平极有可能会成为今年物价走势的最低点,不排除未来几个月将再度小幅走高的可能。年底可能再度抬头的通胀压力,将成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掣肘。
  “上半年翘尾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对物价走势的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而8月份一些短期的因素出现,比如天气因素导致的蔬菜价格的波动,以及CPI翘尾因素的减弱,都会对今后CPI的上涨形成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认为。
  一方面,实体经济需要通过释放流动性和降息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全球流动性重回宽松轨道的背景下,央行继续降息、继续释放流动性可能又会加大未来通胀压力,我国货币政策再度面临两难挑战。
  专家指出,在经济活跃度依然羸弱,而物价则可能再次抬头的双重压力下,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正行进在一条狭窄的平衡木上,这要求决策者一方面在政策力度上需要更好地把握稳增长与控通胀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政策组合上,加强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