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槛 ◆高素质 ◆严要求 |
诸城创新举措强化“第一书记”队伍建设 |
|
|
本报讯 (郭沛盛 徐森 李芳)“我当上社区‘第一书记’,感觉身上的担子重啊,得多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诸城密州街道第十七联建党总支“第一书记”孙万红感慨道。随着农村社区化步伐的加快,诸城在选拔社区“第一书记”时,也着实下了功夫,不再仅仅局限于“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维模式,而是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从选聘门槛入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社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第一书记”队伍。诸城侧重于多渠道、多领域、多方式选拔优秀党员人才进入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从镇街下派干部和驻区单位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市委专门出台政策,规定镇街提拔的副科级干部须有一年以上农村社区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目前全市共有1100多名镇街机关干部下到社区,占比达到74%。鼓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驻区单位参与社区“两委”竞选,这打破了农村“以村庄为界、以农民为圈”的选人用人框子,为诸城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中,由镇街下派党员干部、驻区单位负责人担任的151人,占比达72.6%。除了从镇街和驻区单位选拔人才外,诸城还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建立城乡联建党组织,充分发挥联建党组织的作用。目前,全市已从市直选派了241名水平高、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城乡联建党组织“第一书记”。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升“第一书记”整体素质。诸城财政每年划拨500万元干部专项培训经费,优先用于农村社区“第一书记”的培训。针对性培训。采取现场教学、课堂集训等方式,分期分批对“第一书记”进行农业管理知识、合作经济、土地流转、二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服务、文明社区创建等知识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80多期,培训2560多人次。专题化学习。每季度开设一个专题,学习内容依据农村社区化发展的阶段性工作任务来确定,截至目前,诸城已先后开展组织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13个专题的学习培训,为“第一书记”开展农村社区工作提供现实帮助。开放式教育。为帮助农村社区“第一书记”解放思想、提升境界,诸城坚持“送出去”学习培训、“走出去”参观考察,先后组织260多人次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等高层次培训。 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积极性。该市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对农村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实行镇街党(工)委和市委组织部双重管理。严格落实备案报批制度,对于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城乡联建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任免,需报经诸城市委组织部原则同意后方可执行。此外,该市专门针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城乡联建党组织工作,制定了考核办法,对年终考评排在全市前20名的农村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和前10名的城乡联建党组织“第一书记”予以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排在全市后10名的农村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和城乡联建党组织“第一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后的予以调整或免职。目前,全市共有88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23名农民身份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被聘任为镇街党政副职;137人次被推选为诸城市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