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于国进
走进寒亭区朱里街道敬老院,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干净整洁的巷道,绿树成荫的休闲健身场所,房前屋后花草满院,俨然一幅优美的画卷。老人们满脸喜悦地说:“这都得感谢王院长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他是我们的贴心人。”59岁的王庆元在这里一干就是近20年,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老人关心爱护、视若亲人,村里的孤寡老人、生活困难老人、老复员军人等都是他的朋友和亲人。 “王院长是个好人,他处处惦记着我们,总关心我们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94岁的孙秀英是敬老院里年纪最大的。她说,当初到敬老院里来,就是因为听说有王庆元这样的好人。 敬老院共有80多名老人,其中不乏身体不好的,精神有障碍的,脾气古怪的,但在王庆元心里,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的朋友,从未偏待过哪一个老人。他一心只想着如何为老人们服务好,经常为老人们洗衣服、打扫厨房、卫生间,为他们叠被子、铺床,从不嫌脏,不言累。生活上总是想尽办法调剂着给老人们做可口的饭菜,还经常利用茶余饭后和老人们聊天、下棋、打扑克、打麻将,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院里的每一位老人都是我的亲人,他们快乐我就快乐。”王庆元对记者说。他把敬老院的每一个五保老人都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从穿到吃,从行到医,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亲情、奉献”四个字。他时刻以“亲生儿子”的身份走进每一个孤寡老人的内心世界,深切体会每一位老人的喜怒哀乐。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敬老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逢年过节他都放弃与自己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都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精心准备好饭食等,同老人们一起愉快地度过。 熟悉王庆元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孝子。十几年前老父亲患偏瘫卧病在床,母亲也因过度担心和操劳患高血压等老年病,他白天照顾院里的老人,晚上还要回家中照顾父母亲,日复一日,父亲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又重新站了起来。 王庆元用平凡的事迹给别人作出了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在社会上营造了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将自己的生命轨迹与老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用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用大爱谱写出了一首感人的大孝之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