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魏守栋 临朐沂山脚下的贺家洼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村,当地集市上出售的蔬菜三分之一左右产自该村。 可是,种植露天蔬菜是个费工夫的活儿,一户只能种植一二亩地,每亩收入在千元左右,短时间内难以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张培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群众尽快富起来?”这个问题在张培亭心里盘算了很久。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培亭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收看远程教育节目,了解到有关大棚蔬菜、大棚西瓜的种植知识,他心里一亮,“能不能通过发展大棚种植,让村民富起来?” 张培亭首先自己做试验,建起了一个1.4亩地的大棚,种植辣椒,并鼓励其他村干部和一些接受知识比较快的青年们与他一同搞大棚种植。种植前,和客商签订了辣椒收购合同,每年5月1日至7月10日每公斤4元,7月10日后随行就市。结果,他种植的杭椒一号,1.4亩大棚第一年就生产了5000多公斤,收入2万多元,全村40亩大棚辣椒收入50多万元。 “尝到了甜头之后,我们又陆续发展了1000亩大棚西瓜,150亩大棚桃,今年西瓜价格特别好,全村收入达1300多万元,大棚桃收入也达120多万元。”说起大棚的事,张培亭格外自豪。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任何产品包括农产品的竞争都是异常激烈的。为进一步把全村的大棚产业做大做强,该村抢抓机遇,及时为本村农产品注册了“贺家洼牌”商标,申请了绿色产品认证。 “如今,贺家洼大棚西瓜名声在外,规模大了,销路好了,群众的腰包也鼓了!”镇干部介绍说。 “俺们是看在眼里,馋在心里!”看着贺家洼村的群众蹲在大棚里富了起来,周边的村子也坐不住了!今年,沂山镇刘家营村、长命沟村、牛河村的农民也开始学习贺家洼村的种植技术,喜滋滋地加入到不出家门发家致富的行列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