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上海10月23日电 (记者孙丽萍)曾17次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23日在上海“解密”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文坛秘史,详解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中国文学大师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谢尔·埃斯普马克在回答记者提问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有保密规定,但也有一定的解密空间。 82岁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是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选委员会成员。他说,莫言作为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欣喜。但事实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关注。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一战之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机制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几乎没有亚洲作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直到1938年,以中文为母语之一写作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作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作家。” 他说,中国文豪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关注。然而,当委员会辗转通过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理由婉拒荣誉。 在鲁迅先生致台静农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表示:“我觉得中国现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 “此后,在1968年,中国作家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谢尔·埃斯普马克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诺贝尔奖评委会正在考虑颁奖给一些亚洲作家,但激烈的讨论却持续了六、七年,在此期间一些作家陆续辞世,其中就包括1966年去世的老舍。最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在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是沈从文。沈从文于1988年5月在北京辞世,距离当年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仅剩几个月。 “诺贝尔文学奖只能颁给依然在世的当代作家。事实上,沈从文已经非常接近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表示,以湘西凤凰为文学故乡、作品充满浓郁中国情怀的沈从文深受评委会成员喜爱。当时沈从文不仅获得提名,而且已经通过初评,出现在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单”上。 谢尔认为,从唐诗宋词到《西游记》《红楼梦》,中国文学一直有着自己的伟大传统,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涌现了不少世界级的优秀作家。而莫言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能让中国作家更多地向自己的传统文化致敬,并且回归到中国文化本身去挖掘属于自己的文学叙述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