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君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由于被中国拒绝,几百吨生活垃圾正在被运往它们的老家英国。”文章引述英国环境署的话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环保意识的苏醒,洋垃圾被输入中国将越来越困难。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由于处置代价昂贵,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不愿在处理生活垃圾问题上想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是沿用过去不断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出口“洋垃圾”的策略,仅在今年,就有17个集装箱、总重达420吨的生活垃圾从英国运往亚洲,而其中七成被确认运往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国家。 就“洋垃圾”本身来说,并不具有先天的恶劣性,并非所有的垃圾都禁止进口,相反我国每年会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固体废物,其中大部分废物都是可再生资源,从废物中获取资源既环保又经济。进口洋垃圾,提高了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力,弥补了原材料的不足,给某些洋垃圾加工地的政府和民众带来了实惠,但是在缺乏完善的处理机制的前提下,存放和处理洋垃圾产生的废水、废气、残余物等污染物,随着空气和水的流动扩散,会很容易进入土壤,将严重污染水源,最终危害到人类、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尤其值得担忧的是,近年来泛滥的电子垃圾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环境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要并行不悖已经成为共识。为防止境外废物非法入境,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与2011年联合发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对进口固体废物国外供货、装运前检验、国内收货、口岸检验、海关监管、进口许可、利用企业监管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进口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但是近些年的数据表明,进口垃圾的入侵一直呈上升趋势,以电子垃圾为例,全球每年72%的电子垃圾进入中国。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洋垃圾的输入无疑对我国的环境是一大影响,影响中国的形象,影响国民的健康。“洋垃圾”频频闯关成功,究其原因,在已经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执法不严则必有黑市。其次,由于政策滞后,废旧电器拆解等资源再生产业缺少必要的立法规范,特别是对因此产生的污染缺少相应的规范和强制性措施,最终导致了再生资源产业的低污染本性被曲解。再者,社会监督的缺乏、政府监管的宽松也是导致洋垃圾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洋垃圾的不合法处理,大多只是罚款了事,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制造污染的企业和人。 阻截“洋垃圾”的入侵,最重要的是,面对进口垃圾,我们还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行从严打击和综合治理;而作为个体公民,应该强化坚决拒绝洋垃圾入境的意识;处理洋垃圾则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要不断探索总结正确处理各类垃圾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以提高处理垃圾的效率。只有这样,我们的美丽家园才不至于沦为世界垃圾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