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交通”暖民心 |
——安丘市强力推进城乡交通建设纪实 |
|
本报记者 张传亮 通讯员 孙鹏 程玉志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在北京工作回安丘探亲的王先生这样说道:“乡村路全硬化了,公交车的服务跟大城市一样,到潍坊的客车5分钟一班,都找不到家门了,变化真是大啊。”如今,在美丽的安丘大地上,一条条宽阔、平坦、整洁的农村公路如长龙、似蛛网,在城镇和乡村延伸;纵横便捷的城乡农村公路交通网为当地经济发展输血送氧…… 顺畅公路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你幸福吗?”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安丘市郚山镇逍遥村采访一位过路的村民。“咋不幸福呢?”这位村民指着家门口宽阔的通村水泥路赞不绝口:“路宽了,气顺了,交通便利了,日子也过得活泛了!” 路是富裕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路通则经济兴,路顺则事业成。安丘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2012年投资6.3亿元对419.2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改造;对67.5公里老旧油路进行维修;对青柘路河西桥、徐家沟桥及律南路温泉干渠桥等3座大中桥梁进行了重建。工程建设中,安丘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把质量放在工程建设的首位,贯穿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全部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推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工程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工程施工坚持“谁签字、谁负责”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一旦发生质量责任事故,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所有工程建成后经上级质检部门验收,合格率达100%。 便利公交带来群众出行大变化 2012年元旦,安丘市城区往日破旧的小公交车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80辆崭新漂亮的大公交车,新公交车以良好的车辆状况、优良的运营质量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乘坐新公交车成了市民出行的首选。 为了改善多年来公交车经营落后现状,安丘市交通局组织实施了公交车改革,实现“公车公营”,走公司化、集约化经营管理的路子,新成立了安丘市畅达公交公司,进一步规范优化了9条共220公里的运营线路,设置港湾式侯车亭80组,沿途简易站牌66组,实现按点发车、按线行驶、按站停靠,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学生、伤残、老年人等各项优惠政策,让公交车真正姓“公”。同时,将运营线路从城区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安丘市公交车以优良的乘车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成为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新汽车站诠释民生鲜明主题 民生交通,作为一个鲜明的主题,被安丘市交通运输局作为首要任务高位推进着。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和车流量的增多,安丘现在的汽车站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要。为了缓解原来汽车站在市区内造成的交通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安丘市决定顺民意,促发展,建设新汽车站。 总投资1.8亿元的新汽车站,由站前广场、客运主体楼、站内广场等区域组成,餐饮、超市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规划布局更趋人性化,功能更加完善,每天站内可容纳1000多辆客车进站,满足3万人次的旅客乘车,成为集客运、公交、出租、物流、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运输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建筑,正在进行附属设施的安装、内部装修等配套工作,计划明年6月底投入使用。新汽车站建成后,不仅大大缓解市区内交通压力,而且真正实现乘客“零距离换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