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通惠民路 畅达百姓心 |
——我市农村公路网络化工程让农民走上“幸福路” |
|
□通讯员 杜峻 张善生 一条条盘山公路犹如飞舞银蛇般蜿蜒在坡头山岭,一台台城乡客车在村间纵横交错的大道上穿梭奔驰,一辆辆满载蔬菜果品的货车往返于农村田间地头,一张张幸福的脸庞上洋溢着憧憬美好未来的笑容……潍坊交通人在鸢都大地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用开拓进取的勇气和豪气,描绘出一幅幅和谐壮美的农村公路建设的崭新画卷,奏响了曲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人篇章。 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目标任务,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管养和运输工作,农村公路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潍坊农村公路联通深度、等级水平和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个县县相接,镇镇相连,村村相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化体系正呼之欲出,将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多措并举促农村公路建设,建管养工作齐头并进。按照“建养并重、均衡发展,完善设施、提升能力,加快构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不断加快工作推进力度;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采取财政补一块、乡镇拿一块、村集体出一块、社会筹一块等方法,千方百计筹措落实配套资金;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程序,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从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检查考核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农村公路修到田间地头,镇村开通客运班车。2012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竣工项目2316个,合格率100%,优良率78.93%,各项任务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村级公路联网工程的实施,使全市新增通硬化路的村30个,全市通油路行政村达到9038个,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9.9%,比2011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由“村村通”向“村村连、户户通”转变,农民出行不再难,三轮车、拖拉机、面包车等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穿梭于阡陌相连的田间地头。在掀起农村公路建设高潮的同时,市交通运输局统筹农村路站运协调发展,按照“路通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基础设施和客运班线建设,农民乘车条件大大改善。我市各县市区村村通客车率达到99%以上,设置安装“村村通”客车站棚和站牌3511个,农村客运线路达到1024条,客运班车达到1573辆,农民群众在村头就能坐上进城的客车。 农村公路带动经济发展,鼓起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公路的网化通车,发挥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密李家屯村地处南端丘陵地带,以前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连通外界,当地出产的梨、苹果等虽然产量高、品质好,却卖不出去,丰收的果实成为农民的负担。如今,偏僻小村通上水泥路,农产品成了“抢手货”,前来收购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交通的便利,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临朐县为例,便利的交通,加上优惠的政策以及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让盈德珂、蓝帆等各地知名客商纷至沓来,不少客商还把企业办到了村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祖祖辈辈在黄土地里的农民一跃成为“拿工资”的上班族,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