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
|
本报评论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原则、根本要求、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把十八大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具体举措,就要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紧紧围绕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着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努力为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软实力、提振精气神。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培育现代文明,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是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的应有之义。多年来,全市上下着力推进文化创新与繁荣,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积极回应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的部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从文化大市到文化强市的跨越,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是建设“文化潍坊”的重要任务。潍坊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充分挖掘发挥我市文化资源优势、文化建设基础优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蕴涵多方面的内容和现实要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培育和塑造新时期潍坊精神。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潍坊的支柱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此,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要按照十八大部署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激发文化创造力,努力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跨越,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