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贺德良 两场大雪,把临朐南部地区的山野盖得严严实实。就在这冰天雪地里,记者来到临朐县沂山镇郝家河村马洪林的梅园,一些“不守纪律”的花朵已经提前绽放,在周围一片白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 郝家河村是沂山镇的花卉种植龙头村,依托从村中穿越而过的227省道,这个村通过种植花卉走上了致富路。今年62岁的马洪林是这个村的养花带头人。 老人告诉记者,他1996年就开始栽植梅花,是村里搞花卉种植最早的户。他一开始就是想着自己搞个小园子,养点梅花解解闷儿,没打算靠此赚钱。没想到这个小园子发展到现在,不仅一年收入十几万元,还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乡亲们纷纷种花致富。据介绍,如今他们村的花卉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村里的养花户近60户,花卉品种有红梅、桂花、海棠、流苏、月季、侧柏、石榴等,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马洪林的儿子马温超毕业后曾经在外打工2年,闯来闯去,发现还是在家跟父亲一起搞花卉效益高。于是,他毅然回到自家的“梅花园”。马温超介绍说,他们家现在种植着4000余棵梅花,1000余棵迎春,每年还栽培小苗。谈到效益,马温超表示,他们家的花卉投入不大,但是效益很好。一般情况下,梅花大一点的每盆600元左右,小一点的每盆也得近200元;迎春的价格在每盆400元左右。名贵一点的花卉价格则成千上万。跟父亲种花十余年来,他们家的花从来都不愁卖,而且供不应求。 为什么供不应求呢?沂山镇党建办主任魏守栋道出了其中的玄机:这个村地理位置优越,227省道从此村穿行而过,而227省道是通往青州花卉园区的必经之地,各地客商也从此经过。村里的花卉园都建在了省道两边,加上各种宣传标语,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这就为郝家河村带来了无限商机。 作为梅花园的“少主人”,马温超建议广大花农,养花一定要耐住性子,要非常熟悉你所养的花的习性,并且要潜心研究花卉市场。如果有条件,可以经常参加各种花卉展、盆景培训班等,因为这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结识一大批“花友”,从而促进花卉的销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