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连线基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潍坊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及主要事迹
昌邑提升“半边天”素质助力新农村建设
把文化之根扎到最基层的泥土里
2013年0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文化之根扎到最基层的泥土里



  向贤彪

  “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几百年前郑板桥理想中农家欢乐、祥和的景象,如今在中国农村许多地方成为现实。总结各地的文化建设经验发现,民众的参与和支持是关键。
  毋庸置疑,各地在文化建设中,政府的投入、引导和服务不可或缺,但更直接、更持久的动力来自群众对文化的认同和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把文化之根扎到基层,才能不断增强基层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构建起群众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受益的长效机制。
  把文化之根扎到基层就要更新观念。“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壮身子’,也要‘健脑子’。”有了这种理念,文化建设不再是经济的“附属品”,而是从战略上思考、从全局上谋划,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精心营造物质家园一样营造精神家园;有了这种理念,就会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精神,需要政府办的事全力办好,需要民间办的事交由民间自主发挥,从而调动方方面面方面的积极性,用好各方面的资源。
  把文化之根扎到基层就要搭好平台。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文化的魅力在于参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只提供一种内容、一种风格的文化,而是要发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文化,适应不同群众的需求。这就需要建设好阵地、搭建好平台,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体现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在农村,群众文化可以表现为田边地头的秧歌舞,院落瓜架下的棋牌战,家家户户的“读书乐”等等,过年过节的舞龙、看大戏;在城镇,则表现为街头巷尾的说书会,歌舞剧院的交响乐,周末图书馆的座无虚席……人们的广泛参与搭建起文化发展的大舞台,人们的创造精神赋予了文化建设不竭的动力。
  把文化之根扎到基层就要建起队伍。文以人兴,事在人为,乡土文化能人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旗帜”,一个人就能拉起队伍;他们是“种子”,撒下去就能“生根发芽”。只要把乡土文化能人发掘出来、组织起来,就能带动各类文化团队发展,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深入。因此,对于乡土文化能人,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这样,乡土文化能人助力基层文化建设才会更加直接有效,群众性文化活动才能持久繁荣。
  “融得百家根扎稳,千年始见用功深。”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制度顶层设计,但更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专业队伍建设与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既有多种艺术形式的繁花似锦,又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万紫千红,才会书写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壮丽诗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